神州杂志社官网

激励社会投资助推东北振兴

时间:2023-02-13来源:经济日报点击量:392

     日前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推动东北地区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改造升级和质量振兴。当前,对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如何科学精准制定投资政策,对于尽快扭转东北地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发展动力疲弱的局面,推动东北地区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相关要求具有重大意义。

  过去几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弱于其他区域,三省人均GDP和地区GDP两个指标低于全国平均增速,地区GDP总量在全国占比降幅明显,成为我国现阶段南北区域分化现象中备受关注的地区。新年伊始,东北三省设定了积极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各地掀起项目建设热潮,以抢先抓早推动重大项目为抓手,以重大项目引领投资优化,力争带动实体经济快速复苏,支撑全年经济目标实现。东北三省分别出台了进一步稳经济的若干措施以提振市场信心,增强发展预期。在这些政策措施中,激励社会投资的政策尤其得到市场关注。

  总体上看,东北地区城乡生产和生活设施更新相对滞后;各省研发经费R&D占GDP比重和近10年的研发经费增长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远低于多数中西部省份;“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创新能力,尤其是与本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脱节现象突出;常住人口外流和老龄化等问题突出。

  综合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当前是东北地区增强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投资需要遵循市场规律和瞄准问题导向,考虑投什么、投哪里、谁来投和如何投等问题,让市场主体立竿见影地感受到地方政府“真刀真枪”地优化营商环境。长期来看,企业有了“真金白银”的收入预期,才能实现真正做到提振信心,增强预期,营造“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东北经济发展环境。

  第一,要紧扣“三稳”,突出稳就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东北地区在投资项目安排上,既要考虑水利、石化能源和汽车基地等重大项目,更好发挥对稳经济的拉动作用,也要多安排一些冰雪项目、海绵城市、地下管廊、社区设施维修和社区养老育幼医疗以及小型商业等“小而精”城市更新项目,创造扩大就业的直接需求。受财政支付能力和政府隐性债务的影响,该地区社会领域、民生保障方面的基础设施欠账多,需要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多争取国家专项债。

  第二,要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在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数字化等技术改造、重要能矿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以及新能源体系建设,粮食产能提升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在陆路、航空、水运口岸的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提升绥芬河等口岸中欧班列的开行质量和出入境效率方面,以及增加口岸建设和跨境产业园区等方面做好政策储备。加大中日中韩合作示范区等园区的升级改造等,提升国际技术和产业合作的承载能力,打造东北亚区域合作新平台。

  第三,研究推动东北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通道建设。加快研究推动东北地区海陆大通道规划论证和建设,增强东北地区作为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日本和韩国等国际经贸通道的作用。加大绥芬河、延边、珲春等城市的承接产业转移平台的谋划和建设,加大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增强东北地区出海能力的投资,对于构建东北地区开放型经济体系具有重大作用。

  第四,激活东北沉淀的创新资源。设立可以将东北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教育、创新资源有效结合起来的多元化平台,积极承接、聚集其他地区转移来的技术资源,运用到东北地区传统产业多元场景中,将东北的大学、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和优势产业、特色经济相融合,推动“科技—产业—金融”实现地区循环。设立更多职业培训资助和高端人才奖励等人才计划。(马庆斌)


编辑:张文爽
头条
要闻

央视网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学习强国 中华网 环球网 澎湃新闻 新京报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神州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265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激励社会投资助推东北振兴

时间:2023-02-13来源:经济日报

     日前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推动东北地区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改造升级和质量振兴。当前,对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如何科学精准制定投资政策,对于尽快扭转东北地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发展动力疲弱的局面,推动东北地区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相关要求具有重大意义。

  过去几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弱于其他区域,三省人均GDP和地区GDP两个指标低于全国平均增速,地区GDP总量在全国占比降幅明显,成为我国现阶段南北区域分化现象中备受关注的地区。新年伊始,东北三省设定了积极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各地掀起项目建设热潮,以抢先抓早推动重大项目为抓手,以重大项目引领投资优化,力争带动实体经济快速复苏,支撑全年经济目标实现。东北三省分别出台了进一步稳经济的若干措施以提振市场信心,增强发展预期。在这些政策措施中,激励社会投资的政策尤其得到市场关注。

  总体上看,东北地区城乡生产和生活设施更新相对滞后;各省研发经费R&D占GDP比重和近10年的研发经费增长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远低于多数中西部省份;“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创新能力,尤其是与本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脱节现象突出;常住人口外流和老龄化等问题突出。

  综合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当前是东北地区增强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投资需要遵循市场规律和瞄准问题导向,考虑投什么、投哪里、谁来投和如何投等问题,让市场主体立竿见影地感受到地方政府“真刀真枪”地优化营商环境。长期来看,企业有了“真金白银”的收入预期,才能实现真正做到提振信心,增强预期,营造“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东北经济发展环境。

  第一,要紧扣“三稳”,突出稳就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东北地区在投资项目安排上,既要考虑水利、石化能源和汽车基地等重大项目,更好发挥对稳经济的拉动作用,也要多安排一些冰雪项目、海绵城市、地下管廊、社区设施维修和社区养老育幼医疗以及小型商业等“小而精”城市更新项目,创造扩大就业的直接需求。受财政支付能力和政府隐性债务的影响,该地区社会领域、民生保障方面的基础设施欠账多,需要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多争取国家专项债。

  第二,要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在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数字化等技术改造、重要能矿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以及新能源体系建设,粮食产能提升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在陆路、航空、水运口岸的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提升绥芬河等口岸中欧班列的开行质量和出入境效率方面,以及增加口岸建设和跨境产业园区等方面做好政策储备。加大中日中韩合作示范区等园区的升级改造等,提升国际技术和产业合作的承载能力,打造东北亚区域合作新平台。

  第三,研究推动东北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通道建设。加快研究推动东北地区海陆大通道规划论证和建设,增强东北地区作为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日本和韩国等国际经贸通道的作用。加大绥芬河、延边、珲春等城市的承接产业转移平台的谋划和建设,加大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增强东北地区出海能力的投资,对于构建东北地区开放型经济体系具有重大作用。

  第四,激活东北沉淀的创新资源。设立可以将东北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教育、创新资源有效结合起来的多元化平台,积极承接、聚集其他地区转移来的技术资源,运用到东北地区传统产业多元场景中,将东北的大学、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和优势产业、特色经济相融合,推动“科技—产业—金融”实现地区循环。设立更多职业培训资助和高端人才奖励等人才计划。(马庆斌)


编辑:张文爽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2022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