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开阳县为帮助搬迁群众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转变,让搬出群众“搬”出新生活,坚持以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采取“12345”工作模式,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锁定“一个”目标,唱响基层治理主旋律。
深入实施“筑固工程”,以“五个一”行动和“五五强基”工程为抓手,以“安居党建·圆梦东湖”为主题,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在区域化党建联盟中的“轴心”作用,构建了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支部等各领域党组织共同参与的“1+N”区域化党建联盟体系,不断推进社会治理互融互促、互联互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能力显著提升。
东湖社区聚心工作室。
实现“两个”转变,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开阳县紫兴街道东湖社区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贵阳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占地134.3亩,共安置1380户5836人。建立了“聚心工作室”,推动管理方式、服务方式实现“两个转变”,使社区管理与服务更有“温度”。
管理方式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充实管理力量,按照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原则,采取组织推荐、居民举荐、个人自荐的方式,把党员、群众、社会组织充实进聚心工作室,实现“居民事自己管,小区事大家管”。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广泛收集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架起党群“连心桥”,把社区建成搬迁群众有苦能诉、有困能纾、有结能解、有求必应的温暖大家庭。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共为群众办理实事20余件。
服务方式由“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探索购买社会服务,建立“群众点单、支部下单、社区买单、群众评单”机制,社区党支部根据群众实际需求,向公益组织购买特色服务,定制打造公益服务项目。
紫兴街道与辖区社会组织携手合作,组织搬迁老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聚力“三个”创建,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创建温馨祥和的“文明社区”。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核心,扎实开展系列典型选树活动。在蒋家寨小区公开评选了“文明楼栋”6栋,“文明家庭”300户、“好婆婆”2人,“好媳妇”3人,“好妯娌”1人,“好女儿”1人,“好邻居”3人,“最美劳动者”20人,“优秀楼栋长”6人。
创建高效便民的“智慧社区”。探索“智慧社区”模式,依托“互联网+治理”大数据技术,运用大数据“智慧”,把搬迁群众的基本情况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大数据平台”,建立“用数据分析、用数据决策、用数据运用”管理机制。
创建和谐稳定的“平安社区”。扎实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将社区划分为10个网格,选聘联户长131名,组建2个功能党小组、2支党员先锋队和10支由搬迁群众组成的自治队伍,形成了“党支部+社会组织+群众组织+物业公司+网格员+联户长”的“1+N”治理模式。目前,社区未发生盗窃案件、无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治安案件,实现“零上访”。
践行“四心”服务,解锁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收集民意知民心。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员,执行每天至少有半天入户制度,广泛收集网格内居民群众的意见;每季度召开一次以辖区党员、居民代表为主的座谈会,收集民情民意,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梳理和汇总,并积极协调解决。截至目前,共解决矛盾纠纷99件。
志愿服务安民心。以党小组长、联户长、社区党员、网格员和社区工作人员为主体,组建为民志愿服务队,在辖区楼栋宣传栏公开联系方式,让居民能随时联系到志愿服务队员。以“双报到”为抓手,组织113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签订志愿服务承诺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
补齐短板暖民心。新增车位100个,新增监控50个,新建标准厂房食堂和办公室600平米。同时启动了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污水管网改造提升项目,涉及资金310万元,新建创业广场项目一个,涉及资金48万元。
文化建设润民心。规范打造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改造了日间照料中心和益童乐园,完善了室内外文化站、健身活动广场,满足了群众的文体需求。同时开展了“五点半课堂”“希望工程·爱心陪伴”、残疾人康复、兴趣班、老年人陪伴、心理咨询等一系列特色服务。截至目前,开展社区教育活动30余次,五点半课堂500余次、艺术小课堂90余次,陪伴3000余人次,提供心理咨询5人。
东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聚焦“五好目标”,促进基层治理高效化。
便民服务好。坚持党建引领,突出为民导向,聚焦群众满意,围绕打造“15分钟生活圈”,统筹整合力量资源,集中设置2个服务窗口,承接上级下沉和本级负责的为民服务事项,推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让党员群众就近就便享受优质高效的服务。经摸排,社区承担的工作事项117项,出具证明事项51项。
公共设施好。在建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警务室、文化广场等9个公共服务阵地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红白喜事场地、农贸市场、停车场,开通至蒋家寨社区公交路线,新建幼儿园和小学,并开设了慈善超市,不断提升东湖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环境卫生好。投入3万元,在29个楼栋119个单元放置干湿分类垃圾桶238个,设置二次分类收运点2点,配备二次分类人员13人,切实提高了生活垃圾二次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民生保障好。开展常态化排查工作,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群体,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针对因灾、因病或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情况,重点进行帮助和扶持。目前享受低保生活保障对象285户828人,每月发放保障资金189080元;申请办理临时救助共计11户32人,发放资金19460元。
群众收入好。大力实施就业“1+6”工程,建设“社区就业驿站”,以发展产业就业一批、引进企业就业一批、劳务输出就业一批、推荐岗位就业一批、公益岗位就业一批、自主创业就业一批“六个一批”为抓手,解决好搬迁群众就业增收问题。截至目前,开展就业创业培训30余期,开发公益性岗位466个,有劳动力家庭每一户都实现了至少有一个稳定就业,已就业2367人,就业率94.1%。(图/文 李连华、高妞)
2024-09-06
2024-09-04
2024-09-03
2024-09-02
今年以来,开阳县为帮助搬迁群众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转变,让搬出群众“搬”出新生活,坚持以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采取“12345”工作模式,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锁定“一个”目标,唱响基层治理主旋律。
深入实施“筑固工程”,以“五个一”行动和“五五强基”工程为抓手,以“安居党建·圆梦东湖”为主题,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在区域化党建联盟中的“轴心”作用,构建了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支部等各领域党组织共同参与的“1+N”区域化党建联盟体系,不断推进社会治理互融互促、互联互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能力显著提升。
东湖社区聚心工作室。
实现“两个”转变,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开阳县紫兴街道东湖社区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贵阳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占地134.3亩,共安置1380户5836人。建立了“聚心工作室”,推动管理方式、服务方式实现“两个转变”,使社区管理与服务更有“温度”。
管理方式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充实管理力量,按照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原则,采取组织推荐、居民举荐、个人自荐的方式,把党员、群众、社会组织充实进聚心工作室,实现“居民事自己管,小区事大家管”。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广泛收集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架起党群“连心桥”,把社区建成搬迁群众有苦能诉、有困能纾、有结能解、有求必应的温暖大家庭。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共为群众办理实事20余件。
服务方式由“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探索购买社会服务,建立“群众点单、支部下单、社区买单、群众评单”机制,社区党支部根据群众实际需求,向公益组织购买特色服务,定制打造公益服务项目。
紫兴街道与辖区社会组织携手合作,组织搬迁老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聚力“三个”创建,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创建温馨祥和的“文明社区”。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核心,扎实开展系列典型选树活动。在蒋家寨小区公开评选了“文明楼栋”6栋,“文明家庭”300户、“好婆婆”2人,“好媳妇”3人,“好妯娌”1人,“好女儿”1人,“好邻居”3人,“最美劳动者”20人,“优秀楼栋长”6人。
创建高效便民的“智慧社区”。探索“智慧社区”模式,依托“互联网+治理”大数据技术,运用大数据“智慧”,把搬迁群众的基本情况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大数据平台”,建立“用数据分析、用数据决策、用数据运用”管理机制。
创建和谐稳定的“平安社区”。扎实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将社区划分为10个网格,选聘联户长131名,组建2个功能党小组、2支党员先锋队和10支由搬迁群众组成的自治队伍,形成了“党支部+社会组织+群众组织+物业公司+网格员+联户长”的“1+N”治理模式。目前,社区未发生盗窃案件、无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治安案件,实现“零上访”。
践行“四心”服务,解锁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收集民意知民心。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员,执行每天至少有半天入户制度,广泛收集网格内居民群众的意见;每季度召开一次以辖区党员、居民代表为主的座谈会,收集民情民意,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梳理和汇总,并积极协调解决。截至目前,共解决矛盾纠纷99件。
志愿服务安民心。以党小组长、联户长、社区党员、网格员和社区工作人员为主体,组建为民志愿服务队,在辖区楼栋宣传栏公开联系方式,让居民能随时联系到志愿服务队员。以“双报到”为抓手,组织113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签订志愿服务承诺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
补齐短板暖民心。新增车位100个,新增监控50个,新建标准厂房食堂和办公室600平米。同时启动了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污水管网改造提升项目,涉及资金310万元,新建创业广场项目一个,涉及资金48万元。
文化建设润民心。规范打造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改造了日间照料中心和益童乐园,完善了室内外文化站、健身活动广场,满足了群众的文体需求。同时开展了“五点半课堂”“希望工程·爱心陪伴”、残疾人康复、兴趣班、老年人陪伴、心理咨询等一系列特色服务。截至目前,开展社区教育活动30余次,五点半课堂500余次、艺术小课堂90余次,陪伴3000余人次,提供心理咨询5人。
东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聚焦“五好目标”,促进基层治理高效化。
便民服务好。坚持党建引领,突出为民导向,聚焦群众满意,围绕打造“15分钟生活圈”,统筹整合力量资源,集中设置2个服务窗口,承接上级下沉和本级负责的为民服务事项,推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让党员群众就近就便享受优质高效的服务。经摸排,社区承担的工作事项117项,出具证明事项51项。
公共设施好。在建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警务室、文化广场等9个公共服务阵地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红白喜事场地、农贸市场、停车场,开通至蒋家寨社区公交路线,新建幼儿园和小学,并开设了慈善超市,不断提升东湖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环境卫生好。投入3万元,在29个楼栋119个单元放置干湿分类垃圾桶238个,设置二次分类收运点2点,配备二次分类人员13人,切实提高了生活垃圾二次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民生保障好。开展常态化排查工作,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群体,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针对因灾、因病或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情况,重点进行帮助和扶持。目前享受低保生活保障对象285户828人,每月发放保障资金189080元;申请办理临时救助共计11户32人,发放资金19460元。
群众收入好。大力实施就业“1+6”工程,建设“社区就业驿站”,以发展产业就业一批、引进企业就业一批、劳务输出就业一批、推荐岗位就业一批、公益岗位就业一批、自主创业就业一批“六个一批”为抓手,解决好搬迁群众就业增收问题。截至目前,开展就业创业培训30余期,开发公益性岗位466个,有劳动力家庭每一户都实现了至少有一个稳定就业,已就业2367人,就业率94.1%。(图/文 李连华、高妞)
2024-09-06
2024-09-04
2024-09-03
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