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杂志社官网

昔日粮仓变身文创园,惠州文旅产业融入新元素(视频)

时间:2022-10-13来源:南方Plus点击量:447

进入10月,博罗县园洲镇东江畔的空地上,挖掘机轰隆隆施工的声音打破了惠州深秋的宁静。此时,建于上个世纪的东江粮仓正在经历一场蝶变。如果一切顺利,2年后它将化身为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

在惠州,和东江粮仓类似的旧粮仓还有很多。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惠州一共兴建1038座粮仓,这些粮仓承担着储粮的重要任务。不过时光流转,大多数粮仓不再适应发展需要,逐渐闲置。可喜的是,一些旧粮仓迎来转机,从“物质粮仓”变身“文化粮仓”,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旧粮仓见证一段惠州史

在博罗县园洲镇下南村的东江边,东江粮仓群静静伫立着,这里有8座苏联式的圆筒粮仓、9座平方仓,还有园洲人民公社旧址以及旧纺织厂。8座圆筒粮仓建于1958年,采用红砖墙面和圆拱形灰瓦屋顶,整体呈碉楼堡垒状。据有关专家考证,这是惠州市目前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苏联式圆筒粮仓群。

下载.jpg

今年89岁的下南村居民陈惠祖当年参加了东江粮仓的建设,他介绍,以前园洲的粮仓是在上南村的祠堂,“后来不够放了,而且离东江太远,水运不方便”,所以把粮仓移到下南村。当时下南村缺乏建筑材料,大家从旁边马嘶村的瓦厂运来瓦片,从东莞石龙镇的木材厂拉来横梁木材。“都是大家谁能搬砖就去搬,谁能修水泥就去修,齐心协力才建起来。” 陈惠祖说道。

几十年过去,东江粮仓年久失修,老化严重。粮仓墙体脱落、漏水,屋顶坍塌,只剩红砖裸露在空气中。再加上园洲本地气候湿润,不适合粮仓建筑本身保管,粮仓逐渐废弃。虽墙体发黑,苔藓遍布,粮仓仍然是园洲居民的心里重要坐标。它见证和保存着这座滨江小镇的一段繁华岁月,附近居民时常来此怀旧。

与东江粮仓类似,惠城区东坡祠南门的四座东坡亭粮仓也是时间的见证者。资料显示,东坡亭粮仓原为惠阳县粮食局东坡亭粮食仓库,于1951年动工兴建,1953年投入使用,总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总容量为2800吨。粮仓采用砖、木、水泥混合结构,杉木“金十字”梁架,北面的每座粮仓安装有倒粮工具,黄墙红瓦,没有通风透气的窗户。

下载 (1).jpg

4个粮仓只有3号仓对外开放。走进一看,十几根承重柱立在地面与屋顶中间。抬头向上,横梁呈现出褐灰色,一片片红瓦整齐排列。横梁表面脱皮,木屑掉得满地都是,走在地上,脚底的木屑嗦嗦作响。粮仓门口,一棵167年的古榕树亭亭如盖。

3号仓内部,桌子、麻袋、电扇、纸盒、凉席等杂物随意堆放。东坡祠保安陈向东介绍,粮仓漏水,前几个月正在维修屋顶,“当时工人就住在3号仓,所以看起来有点乱。”2015年,东坡亭粮仓旧址被惠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底这里举办过文创展览,后因疫情闲置起来,如今仍可在粮仓的墙壁和大门上看到当年展览的宣传牌。

与闲置的东坡亭粮仓不同,在东坡亭粮仓东边300米处的“752艺术仓”,是惠州少数被活化利用的旧粮仓。752艺术仓原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建筑面积约3200平方米,整体上成一个四合院形式,临街的建筑是二层的砖混结构的小牌楼,院内建筑都是瓦顶砖墙独栋长排。

记者了解到,752艺术仓由惠州市柒伍贰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整体改造建设。该公司负责人王惟森初见752艺术仓时,便觉得亲切,“小时候住的都是这样的瓦房。”后来他和朋友花一年时间改造,并将粮仓取名为“752艺术仓”,“0752是惠州市的电话区号,而惠州以前成规模的文创园较少”。目前,752艺术仓进驻了茶馆、陶艺馆、咖啡馆等十多家文创机构,是众多年轻人休闲的好去处。

上个世纪50年代,惠州一共兴建1038座粮仓,容量30万吨,满足了当时粮油统购统销后大量贮存的需要。进入90年代,惠州人口大增,原有的粮仓仓容不再能满足需要,大部分旧粮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老惠州人记忆里的热闹

粮仓如今虽然闲置,但在过去,却是一番热闹景象。对于居住在粮仓附近的居民来说,粮仓是他们悠悠岁月中一位重要的朋友,也是他们儿时玩乐的地方。

1976年,市民刘汉新回到东坡亭粮仓马路对面的祖宅居住。那时,他经常看到成群结队的马车拉着粮食运往东坡亭粮仓。粮仓门口有个坡,马上坡时走得慢。“我们就把马的大便拿来养蚯蚓,用来钓鱼。”刘汉新说,粮仓也有许多老鼠,顺着沟渠跑出来,他就在沟渠外守候,和小伙伴一起抓老鼠。

对于不住在粮仓附近的人来说,来交公粮、买粮、打粮则是他们与粮仓产生联结的重要节点。

“一到交公粮的时候,粮仓门口一大早就挤满了人。”今年89岁的下南村村民陈惠祖当年来东江粮仓交公粮的时候,首先要拿到交粮的号数单,然后进行质检,水分过高的拉回去重新晾晒,杂质过多的要用风车吹,质检通过后再过秤和除皮,从过磅处拿着开好的实缴计量单去柜台结算,才算完成了整个交粮的流程。

幼时和家人一起到东坡亭粮仓交公粮的画面也让市民刘桂芳(化名)记忆犹新。 “小时候我要帮妈妈推板车,把粮食拉到这里。”刘桂芳今年64岁,幼时要和家人一起带着粮食坐船渡过西枝江,下船后让工人把粮食搬到板车上,再和家人一起推车,才能把粮食运到东坡亭粮仓。“1包是200斤大米,1板车就是5包。”刘桂芳清楚地记得当年板车上每次有1000斤粮食。

除了接收农民交来的公粮,粮仓附近还有粮站,供城市居民买粮。据原园洲东江粮仓主任叶剑华回忆,在定量供应的年代,每个城市居民每月的口粮是24斤左右,有工作的居民每月30斤。

下载 (2).jpg

记者查阅《园洲镇志》得知,以前国家通过劳动差别、年龄大小等将居民分为9个等级,按人定等,按等定量。例如1972年3月,园洲镇10岁以上的儿童每月是23斤口粮,干部职工和轻体力劳动者每月口粮分别为30斤和29斤。

刘汉新在工作后也是每月30斤口粮。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粮本,上面记载着家庭成员的粮食定额,买粮需要拿着粮本去粮站。“一个格子里面就是30斤,一拉,轰!粮食就到你的米袋里。”刘汉新说道。

外地来的陈向东则不能像刘汉新一样去东坡亭粮仓买粮。他是潮州人,1980年来到惠州打工,住在东坡亭粮仓附近。受当时的户籍限制,他属于“自理口粮户口”,“只能自己从农村带着米来这边”。这种情况下,他只能找朋友借粮票去东坡亭粮仓买粮。“粮食肯定不够吃的,那个时候都没多少东西可吃。”那时候,陈向东只能抓一把米熬一锅粥,一家人一起喝。

随着时代发展,粮仓也开始自主加工粮食。1971年,园洲粮食加工厂在东江粮仓旁开始建设,1973年2月投产。叶剑华说,园洲粮食加工厂通过碾米机、碾糠机、榨油机,自主将稻谷加工成大米,并且加工花生油。

东坡亭粮仓亦是如此。住在东坡亭粮仓附近的市民张秀梅(化名)说,20多年前粮仓已经没有粮食了,但门口的榕树下有个打粮的机器,她从家里拉稻谷来打粮。“除了打粮,我们还会打粉做年糕。”张秀梅记得,2008年东坡亭粮仓门口还可以打粮,后来机器拆掉了。

文旅产业有望迎来新军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惠州工业生产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多,原来的粮仓容量不再能满足需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资料显示,东坡亭粮仓从1992年开始不再储粮,后出租给粮油店做仓库。东江粮仓则在2000年前后开始不再储放粮食,后来通过“三来一补”计划,被出租为毛织厂、制衣厂、玩具厂等乡镇企业厂房,大概在七八年前左右彻底闲置,一度成为摆放垃圾的场地。

让人欣慰的是,这些旧粮仓将迎来转机,从“物质粮仓”变成“文化粮仓”,化身文化创意产业园。

“东江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投资方一粮文化产业发展(广东)有限公司董事长宁玉燕告诉记者,他们请来广州美术学院冰墩墩设计团队,将在保留人民公社旧址、旧粮仓、旧纺织厂、供销社的原有建筑风貌的前提下,以“三东文化”(东纵、东江、东坡)为出发点,把东江粮仓改造成城市艺术空间。

下载 (3).jpg

具体而言,东江粮仓将打造大湾区生活美学街区,邀请非遗传承人亮绝活,展示惠州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将打造展览主馆,邀请艺术家布展,常态化展出艺术精品。此外,惠州非遗美术馆、园洲记忆博物馆等项目也将逐步落地,重现东江水乡的岭南文化,再现旧粮仓的时代印记。

最吸引人注目的八个圆筒粮仓也将产生新用途。项目设计师之一罗军表示,八个圆筒形粮仓外围将以修缮为主,内部会打造成中国八大美院青年艺术家孵化基地,“艺术家可以在这里展示、创作、售卖他的作品”。八个圆筒形粮仓彼此相连,底部是条长廊,罗军将把长廊做成艺术橱窗,向外展示园洲文化。

“目前建设进度已经完成了30%,前期主要是在清垃圾。”宁玉燕说,现在工人都已经进场施工,项目将在2-3年内建好。记者在现场看到,挖掘机已经在东江边的空地上轰隆隆施工。

朝文化艺术方向发展,是旧粮仓焕发新生机的一条可选之路,752艺术仓可算在这方面成功的案例。王惟森在改造752艺术仓时,主要把原来比较破旧的、有安全隐患的建筑结构进行加固,然后再改造门窗,“大的板块我们都没动,让粮仓保留本身的历史文化气息”。

在筛选入驻商家时,王惟森也偏好有活力的文创品牌。近年来有餐饮企业想入驻752艺术仓,但他都比较慎重,他希望做“艺术的仓库”,容纳更多与艺术相关的行业,而不是做单纯的“752美食城”。

与752艺术仓相距不到300米,东坡亭粮仓也将在文化历史方面发力。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东坡亭粮仓工程文物本体修缮已完成,正在完善设计方案。未来,东坡亭粮仓将和一旁的东坡祠融合,打造为历史文化旅游产业有机整体。

“有物件跟你一起生活,生活才会有留恋。”从13岁开始生活在东坡亭粮仓的马路对面,刘汉新一直到2020年才搬离祖宅。如今,祖宅是他的工作室,他每天在里面给瓷器作画,也期待着东坡亭粮仓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编辑:陈晓晴
头条
要闻

央视网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学习强国 中华网 环球网 澎湃新闻 新京报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神州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265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昔日粮仓变身文创园,惠州文旅产业融入新元素(视频)

时间:2022-10-13来源:南方Plus

进入10月,博罗县园洲镇东江畔的空地上,挖掘机轰隆隆施工的声音打破了惠州深秋的宁静。此时,建于上个世纪的东江粮仓正在经历一场蝶变。如果一切顺利,2年后它将化身为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

在惠州,和东江粮仓类似的旧粮仓还有很多。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惠州一共兴建1038座粮仓,这些粮仓承担着储粮的重要任务。不过时光流转,大多数粮仓不再适应发展需要,逐渐闲置。可喜的是,一些旧粮仓迎来转机,从“物质粮仓”变身“文化粮仓”,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旧粮仓见证一段惠州史

在博罗县园洲镇下南村的东江边,东江粮仓群静静伫立着,这里有8座苏联式的圆筒粮仓、9座平方仓,还有园洲人民公社旧址以及旧纺织厂。8座圆筒粮仓建于1958年,采用红砖墙面和圆拱形灰瓦屋顶,整体呈碉楼堡垒状。据有关专家考证,这是惠州市目前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苏联式圆筒粮仓群。

下载.jpg

今年89岁的下南村居民陈惠祖当年参加了东江粮仓的建设,他介绍,以前园洲的粮仓是在上南村的祠堂,“后来不够放了,而且离东江太远,水运不方便”,所以把粮仓移到下南村。当时下南村缺乏建筑材料,大家从旁边马嘶村的瓦厂运来瓦片,从东莞石龙镇的木材厂拉来横梁木材。“都是大家谁能搬砖就去搬,谁能修水泥就去修,齐心协力才建起来。” 陈惠祖说道。

几十年过去,东江粮仓年久失修,老化严重。粮仓墙体脱落、漏水,屋顶坍塌,只剩红砖裸露在空气中。再加上园洲本地气候湿润,不适合粮仓建筑本身保管,粮仓逐渐废弃。虽墙体发黑,苔藓遍布,粮仓仍然是园洲居民的心里重要坐标。它见证和保存着这座滨江小镇的一段繁华岁月,附近居民时常来此怀旧。

与东江粮仓类似,惠城区东坡祠南门的四座东坡亭粮仓也是时间的见证者。资料显示,东坡亭粮仓原为惠阳县粮食局东坡亭粮食仓库,于1951年动工兴建,1953年投入使用,总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总容量为2800吨。粮仓采用砖、木、水泥混合结构,杉木“金十字”梁架,北面的每座粮仓安装有倒粮工具,黄墙红瓦,没有通风透气的窗户。

下载 (1).jpg

4个粮仓只有3号仓对外开放。走进一看,十几根承重柱立在地面与屋顶中间。抬头向上,横梁呈现出褐灰色,一片片红瓦整齐排列。横梁表面脱皮,木屑掉得满地都是,走在地上,脚底的木屑嗦嗦作响。粮仓门口,一棵167年的古榕树亭亭如盖。

3号仓内部,桌子、麻袋、电扇、纸盒、凉席等杂物随意堆放。东坡祠保安陈向东介绍,粮仓漏水,前几个月正在维修屋顶,“当时工人就住在3号仓,所以看起来有点乱。”2015年,东坡亭粮仓旧址被惠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底这里举办过文创展览,后因疫情闲置起来,如今仍可在粮仓的墙壁和大门上看到当年展览的宣传牌。

与闲置的东坡亭粮仓不同,在东坡亭粮仓东边300米处的“752艺术仓”,是惠州少数被活化利用的旧粮仓。752艺术仓原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建筑面积约3200平方米,整体上成一个四合院形式,临街的建筑是二层的砖混结构的小牌楼,院内建筑都是瓦顶砖墙独栋长排。

记者了解到,752艺术仓由惠州市柒伍贰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整体改造建设。该公司负责人王惟森初见752艺术仓时,便觉得亲切,“小时候住的都是这样的瓦房。”后来他和朋友花一年时间改造,并将粮仓取名为“752艺术仓”,“0752是惠州市的电话区号,而惠州以前成规模的文创园较少”。目前,752艺术仓进驻了茶馆、陶艺馆、咖啡馆等十多家文创机构,是众多年轻人休闲的好去处。

上个世纪50年代,惠州一共兴建1038座粮仓,容量30万吨,满足了当时粮油统购统销后大量贮存的需要。进入90年代,惠州人口大增,原有的粮仓仓容不再能满足需要,大部分旧粮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老惠州人记忆里的热闹

粮仓如今虽然闲置,但在过去,却是一番热闹景象。对于居住在粮仓附近的居民来说,粮仓是他们悠悠岁月中一位重要的朋友,也是他们儿时玩乐的地方。

1976年,市民刘汉新回到东坡亭粮仓马路对面的祖宅居住。那时,他经常看到成群结队的马车拉着粮食运往东坡亭粮仓。粮仓门口有个坡,马上坡时走得慢。“我们就把马的大便拿来养蚯蚓,用来钓鱼。”刘汉新说,粮仓也有许多老鼠,顺着沟渠跑出来,他就在沟渠外守候,和小伙伴一起抓老鼠。

对于不住在粮仓附近的人来说,来交公粮、买粮、打粮则是他们与粮仓产生联结的重要节点。

“一到交公粮的时候,粮仓门口一大早就挤满了人。”今年89岁的下南村村民陈惠祖当年来东江粮仓交公粮的时候,首先要拿到交粮的号数单,然后进行质检,水分过高的拉回去重新晾晒,杂质过多的要用风车吹,质检通过后再过秤和除皮,从过磅处拿着开好的实缴计量单去柜台结算,才算完成了整个交粮的流程。

幼时和家人一起到东坡亭粮仓交公粮的画面也让市民刘桂芳(化名)记忆犹新。 “小时候我要帮妈妈推板车,把粮食拉到这里。”刘桂芳今年64岁,幼时要和家人一起带着粮食坐船渡过西枝江,下船后让工人把粮食搬到板车上,再和家人一起推车,才能把粮食运到东坡亭粮仓。“1包是200斤大米,1板车就是5包。”刘桂芳清楚地记得当年板车上每次有1000斤粮食。

除了接收农民交来的公粮,粮仓附近还有粮站,供城市居民买粮。据原园洲东江粮仓主任叶剑华回忆,在定量供应的年代,每个城市居民每月的口粮是24斤左右,有工作的居民每月30斤。

下载 (2).jpg

记者查阅《园洲镇志》得知,以前国家通过劳动差别、年龄大小等将居民分为9个等级,按人定等,按等定量。例如1972年3月,园洲镇10岁以上的儿童每月是23斤口粮,干部职工和轻体力劳动者每月口粮分别为30斤和29斤。

刘汉新在工作后也是每月30斤口粮。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粮本,上面记载着家庭成员的粮食定额,买粮需要拿着粮本去粮站。“一个格子里面就是30斤,一拉,轰!粮食就到你的米袋里。”刘汉新说道。

外地来的陈向东则不能像刘汉新一样去东坡亭粮仓买粮。他是潮州人,1980年来到惠州打工,住在东坡亭粮仓附近。受当时的户籍限制,他属于“自理口粮户口”,“只能自己从农村带着米来这边”。这种情况下,他只能找朋友借粮票去东坡亭粮仓买粮。“粮食肯定不够吃的,那个时候都没多少东西可吃。”那时候,陈向东只能抓一把米熬一锅粥,一家人一起喝。

随着时代发展,粮仓也开始自主加工粮食。1971年,园洲粮食加工厂在东江粮仓旁开始建设,1973年2月投产。叶剑华说,园洲粮食加工厂通过碾米机、碾糠机、榨油机,自主将稻谷加工成大米,并且加工花生油。

东坡亭粮仓亦是如此。住在东坡亭粮仓附近的市民张秀梅(化名)说,20多年前粮仓已经没有粮食了,但门口的榕树下有个打粮的机器,她从家里拉稻谷来打粮。“除了打粮,我们还会打粉做年糕。”张秀梅记得,2008年东坡亭粮仓门口还可以打粮,后来机器拆掉了。

文旅产业有望迎来新军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惠州工业生产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多,原来的粮仓容量不再能满足需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资料显示,东坡亭粮仓从1992年开始不再储粮,后出租给粮油店做仓库。东江粮仓则在2000年前后开始不再储放粮食,后来通过“三来一补”计划,被出租为毛织厂、制衣厂、玩具厂等乡镇企业厂房,大概在七八年前左右彻底闲置,一度成为摆放垃圾的场地。

让人欣慰的是,这些旧粮仓将迎来转机,从“物质粮仓”变成“文化粮仓”,化身文化创意产业园。

“东江粮仓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投资方一粮文化产业发展(广东)有限公司董事长宁玉燕告诉记者,他们请来广州美术学院冰墩墩设计团队,将在保留人民公社旧址、旧粮仓、旧纺织厂、供销社的原有建筑风貌的前提下,以“三东文化”(东纵、东江、东坡)为出发点,把东江粮仓改造成城市艺术空间。

下载 (3).jpg

具体而言,东江粮仓将打造大湾区生活美学街区,邀请非遗传承人亮绝活,展示惠州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将打造展览主馆,邀请艺术家布展,常态化展出艺术精品。此外,惠州非遗美术馆、园洲记忆博物馆等项目也将逐步落地,重现东江水乡的岭南文化,再现旧粮仓的时代印记。

最吸引人注目的八个圆筒粮仓也将产生新用途。项目设计师之一罗军表示,八个圆筒形粮仓外围将以修缮为主,内部会打造成中国八大美院青年艺术家孵化基地,“艺术家可以在这里展示、创作、售卖他的作品”。八个圆筒形粮仓彼此相连,底部是条长廊,罗军将把长廊做成艺术橱窗,向外展示园洲文化。

“目前建设进度已经完成了30%,前期主要是在清垃圾。”宁玉燕说,现在工人都已经进场施工,项目将在2-3年内建好。记者在现场看到,挖掘机已经在东江边的空地上轰隆隆施工。

朝文化艺术方向发展,是旧粮仓焕发新生机的一条可选之路,752艺术仓可算在这方面成功的案例。王惟森在改造752艺术仓时,主要把原来比较破旧的、有安全隐患的建筑结构进行加固,然后再改造门窗,“大的板块我们都没动,让粮仓保留本身的历史文化气息”。

在筛选入驻商家时,王惟森也偏好有活力的文创品牌。近年来有餐饮企业想入驻752艺术仓,但他都比较慎重,他希望做“艺术的仓库”,容纳更多与艺术相关的行业,而不是做单纯的“752美食城”。

与752艺术仓相距不到300米,东坡亭粮仓也将在文化历史方面发力。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东坡亭粮仓工程文物本体修缮已完成,正在完善设计方案。未来,东坡亭粮仓将和一旁的东坡祠融合,打造为历史文化旅游产业有机整体。

“有物件跟你一起生活,生活才会有留恋。”从13岁开始生活在东坡亭粮仓的马路对面,刘汉新一直到2020年才搬离祖宅。如今,祖宅是他的工作室,他每天在里面给瓷器作画,也期待着东坡亭粮仓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编辑:陈晓晴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2022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