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杂志社官网

光明网评论员:以银发优势对治银发难题

时间:2023-08-31来源:光明网点击量:200

  光明网评论员:3年,12万人,这是出现在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中的两个醒目的数字。

  该计划着眼于搭建国家层面老有所为平台,挖潜退休教师资源优势,发挥其有益补充、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计划》明确,经过三年时间,全国银龄教师队伍总量达12万人左右,银龄教师服务各级各类教育的工作体系基本健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银龄教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数字化赋能银龄教师工作水平不断增强,开放灵活的线上线下支教方式不断完善。

  合抱之木,始于毫末。银龄教师行动并非平地起楼,让老年知识分子在各个领域“老有所为”的实践已在多领域产生。早在2003年,为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全国老龄委组织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农业科技等方面的老专家、老教授,启动了援助西部的老年志愿行动——“银龄行动”,成为老年知识分子“老有所为”的一面旗帜。

  不仅于此,在科普领域也有银龄行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要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大力发展老年协会、老科协等组织,充分发挥老专家在咨询、智库等方面的作用。发展壮大老年志愿者队伍,组建老专家科普报告团,在社区、农村、青少年科普中发挥积极作用。

  而近来时常被提起的“能人回乡”,意图也正在于鼓励退休干部、退休教师、退休医生、退休技术人员、退役军人等回乡定居,当好产业发展指导员、村级事务监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村庄建设智囊员,把技术、信息、知识带回家乡,弥补乡村人才的空心化,推动社会资本进入乡村,再与乡村资源结合。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中度人口老龄化社会,这意味着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60岁或60岁以上,到2035年左右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这意味着60岁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超过30%。人口老龄化必然带来各方面的压力,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庞大的老年群体也是亟待开发的人力资源富矿。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退休老年知识分子达1929.2万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509万人,约占26%。组织其中的一部分有意愿、有能力的老年人,让他们将知识技能和经验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既有利于盘活人力资源,化解因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不足等问题,于老年知识分子个人而言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与“银龄计划”的老年知识分子,不仅是国家发展的贡献者,也是社会发展成果的见证者与受益者。这一代人对国家、社会有着高度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责任感与使命感。尚喜暮年腰脚健,怀有热忱的老年知识分子,用自己多年累积的专业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找到了自身的价值与成就,从而实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知识下沉。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健康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如何丰盈晚年生活、发挥自身的社会价值,让老年生活更加充实而有归属感,是我们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时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老年生活不止含饴弄孙,不止在老年大学习练琴棋书画,让有一技之长、有公益热情的高知老人实现供需匹配,不仅是个人的选择,也将成为值得探讨的公共话题。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编辑:骆婧文
头条
要闻

央视网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学习强国 中华网 环球网 澎湃新闻 新京报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神州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265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光明网评论员:以银发优势对治银发难题

时间:2023-08-31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评论员:3年,12万人,这是出现在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中的两个醒目的数字。

  该计划着眼于搭建国家层面老有所为平台,挖潜退休教师资源优势,发挥其有益补充、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计划》明确,经过三年时间,全国银龄教师队伍总量达12万人左右,银龄教师服务各级各类教育的工作体系基本健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银龄教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数字化赋能银龄教师工作水平不断增强,开放灵活的线上线下支教方式不断完善。

  合抱之木,始于毫末。银龄教师行动并非平地起楼,让老年知识分子在各个领域“老有所为”的实践已在多领域产生。早在2003年,为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全国老龄委组织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农业科技等方面的老专家、老教授,启动了援助西部的老年志愿行动——“银龄行动”,成为老年知识分子“老有所为”的一面旗帜。

  不仅于此,在科普领域也有银龄行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要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大力发展老年协会、老科协等组织,充分发挥老专家在咨询、智库等方面的作用。发展壮大老年志愿者队伍,组建老专家科普报告团,在社区、农村、青少年科普中发挥积极作用。

  而近来时常被提起的“能人回乡”,意图也正在于鼓励退休干部、退休教师、退休医生、退休技术人员、退役军人等回乡定居,当好产业发展指导员、村级事务监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村庄建设智囊员,把技术、信息、知识带回家乡,弥补乡村人才的空心化,推动社会资本进入乡村,再与乡村资源结合。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中度人口老龄化社会,这意味着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60岁或60岁以上,到2035年左右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这意味着60岁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超过30%。人口老龄化必然带来各方面的压力,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庞大的老年群体也是亟待开发的人力资源富矿。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退休老年知识分子达1929.2万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509万人,约占26%。组织其中的一部分有意愿、有能力的老年人,让他们将知识技能和经验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既有利于盘活人力资源,化解因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不足等问题,于老年知识分子个人而言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与“银龄计划”的老年知识分子,不仅是国家发展的贡献者,也是社会发展成果的见证者与受益者。这一代人对国家、社会有着高度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责任感与使命感。尚喜暮年腰脚健,怀有热忱的老年知识分子,用自己多年累积的专业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找到了自身的价值与成就,从而实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知识下沉。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健康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如何丰盈晚年生活、发挥自身的社会价值,让老年生活更加充实而有归属感,是我们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时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老年生活不止含饴弄孙,不止在老年大学习练琴棋书画,让有一技之长、有公益热情的高知老人实现供需匹配,不仅是个人的选择,也将成为值得探讨的公共话题。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编辑:骆婧文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2022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