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杂志社官网

生态优先 青山绿水伴金城

时间:2023-08-23来源:兰州新闻网点击量:175

生态优先 青山绿水伴金城

天然林保护——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游人打卡必经之地

夕阳下的黄河楼

边坡维护

俯瞰金城

鸟儿快乐的家园

黄河穿城而过,赋予兰州的不仅是生命,更有希望与梦想。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远眺黄河两岸时称赞:“黄河之滨也很美!”这句话,让生活在黄河两岸的儿女们感到骄傲自豪、振奋鼓舞。

8月的兰州,碧水蓝天,白塔黄河,岸边垂柳,各色鲜花争奇斗艳。漫步于滨河路上,水鸟低掠、凉风习习……

4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不断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精心擦亮“黄河之滨也很美”城市名片,在建设生态兰州上持续发力,市民幸福指数和城市“颜值”逐年提升,充分展现青山依城,绿水绕城的独特魅力。

精心擦亮城市名片 黄河之滨愈发靓丽

入秋的黄河之滨让人陶醉,暑气褪去绿意犹存,清爽透心的惬意,五彩斑斓的花草灯光让人身心舒爽。

“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黑底金字的楹联让兰铁泵站点成为了市民游客纷纷打卡的河岸特色景点。2021年4月12日,兰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广大市民的建议,在兰铁泵站东侧观景亭南侧入口处悬挂“望河亭”牌匾,将曾经的“兰铁泵站观景平台”改名为“望河亭”,同时修建了两座古朴雅致的观景亭,连通滨河漫步道和人行道,与黄河风情线融为一体。

“‘望河亭’现在已成为兰州重要的新地标。这里景观独特,黄河美景尽收眼底,感触这一年年黄河沿岸风景的变化,心中满是幸福。”住在体育公园附近的居民刘雯婷说道。

“我们充分发挥核心景区资源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建设了一批体量大、功能全、业态新的文旅项目,使之成为兰州旅游新地标、新亮点。在沿线设置休憩服务网点、街景店车、自动售货机等90余处,建成文旅驿站12座,全方位提升景区服务水平和质量。”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以前我们在黄河边遛弯,没有多少好走的路。如今,弯弯曲曲、一眼望不到头的健身步道平整又舒适,一路走来,徜徉黄河沿岸,感受风情之美,哪个人会不喜欢呢?”年近70岁的市民王朴喜笑颜开。

作为夏季最热门旅游城市,黄河之滨已成为游人打卡必经之地。浙江来兰旅游的俞先生说:“带孩子体验羊皮筏子,观赏黄河沿岸风景,感受这座城市历史与现代的交织,心旷神怡,感觉特别好。”

黄河楼、中山桥的灯光秀,为游人打开一番与众不同的视觉盛宴。晚上8时,黄河沿岸的茶摊“一桌难求”,盐场堡码头的露营基地及休闲茶饮吧的座位需要提前一天预订。特色演出、荧幕电影、自选夜市等游娱业态,让夜晚风情线魅力十足。

一位来自嘉峪关的游客说:“创意的灯光秀给我心灵上带来了震撼,它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刺激,更是兰州这座古城文化底蕴的体现,让我们了解到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了解到金城兰州的历史故事,更对现代兰州、智慧兰州和文明兰州产生深刻地了解和憧憬。黄河之滨真的很美。”

建设生态“大氧吧” 打造城市“后花园”

走在罗九公路,两旁色彩纷呈的花草树木相互交映,造型各异的公园、水池、凉亭依山势而建,造就一处处靓丽风景。

每逢“五一”,九州台牡丹园内,各色牡丹竞相绽放,引得众多市民前往观赏、拍照留念。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重点在黄河兰州段生态文明建设上做文章、求突破,健全完善了亭阁、观景台、廊道及相关基础服务设施,南北两山城区核心区景观质量持续提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游憩价值显著凸显,已成为兰州市民休闲、观光、旅游、健身的重要场所。

“省门第一道”是连接兰州主城区与中川机场和兰州新区的主要通道,是兰州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市两山绿化指挥部及时启动实施了“省门第一道”沿线陡坡治理及绿化美化工程,面对“省门第一道”绿化线长、点多、面广,部分区域地形破碎、盐碱地、红黏土、陡削坡等立地条件差的特点,集中实施绿化薄弱区域、城际铁路沿线及城市北出口绿化提升2.7万亩,完成陡坡绿化治理77处、326亩,积极扮靓对外窗口,着力打造生态景观“绿廊道”。

如今,南北两山绿化面积达到62万亩,成活各类树木1.6亿株,森林覆盖率达到48%,南北两山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达到76.74亿元/年,年涵养水源1430.81万立方米,年固碳量107.29万吨,年释氧量53.88万吨,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人工生态体系;建成森林公园20多处,各类休闲场所80多处,每年休闲人数已超过1000万人次,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南北两山犹如两片“肺叶”,为兰州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绿色屏障,成为兰州城市“后花园”。

九曲黄河穿城过,两岸青山映碧天。

亮眼的成绩单,美丽家园的执着与坚守、心血与汗水,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坚定生态理念,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兰州的决心和信心。

优化人居环境 市民享受更多“生态红利”

“我们这儿以前是荒地,四处堆积着建筑垃圾……现在你看看,已成了一座小公园。”在南山路小游园,正在休息的张晓年对记者说。这处小游园以“梅兰竹菊”为设计主题,种植有造型油松、雪松、云杉等各类园林植物5000余株,营造了春季芳香四溢、夏季绿荫浓浓、秋季果实硕硕、冬季松树常绿的植物景观。“真没想到,我会住在小公园附近。”张晓年笑着说,现在环境好了,一天到晚都感觉美滋滋的。

安宁区兴安路亚泉湾小区内满眼皆绿,曲径通幽。市民三三两两或散步,或锻炼,或坐在长椅上闲聊。小区绿化配置雪松、银杏、栾树等乔木13种,红叶李、龙爪槐、樱花等小乔木16种, 贴梗海棠、平枝栒子、榆叶梅等灌木24种,呈现出“三季有花,秋季有果,四季常青”的景观。为了提升小区绿化景观,小区自2018年起,累计投资100余万元,先后栽植藤本月季、石楠、大叶黄杨等园林乔灌木4万余株,成为我市花园式人文住宅代表之一,居民如同生活在花园之中。

在打造城市道路生态绿廊过程中,我市坚持“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绿美结合”原则,相继实施了南环路、北环路、南河路等30多条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在道路绿化规划设计与建设中,按园林植物生态配置原则,严格控制乔、灌、草比例,加大乔木比重,提高乡土树种应用比例,对枣林路、天庆大道、体育街、定西南路、九州大道、静宁南路、合水北路等20余条道路进行了林荫化提升改造,打造绿化精品街区33条。

认真践行生态发展理念,不断优化城市绿色空间体系,着力打造绿色美丽、生态宜居新兰州,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坚守的理念。

2020-2022年,市、区两级财政累计投入城市园林绿化建管资金8.64亿元,形成了以南北两山为屏障,城市主次干道为骨架,黄河风情线为主线,单位庭院、小区绿化为基础,公园、广场、游园为景点,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化新格局,尽现青山依城,绿水绕城的独特魅力,提升了市民幸福指数和城市“颜值”。到2022年末,建成区城市绿地率40.76%,绿化覆盖面积8963.76公顷,绿化覆盖率42.09%,乔灌木占比63.88%。

黄河湿地充满活力 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美景

近年来,兰州市委、市政府致力于绿色发展,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加大,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

黄河岸边,芦苇、河柳随风轻轻摇曳,一处处“绿岛”河中遥望,鸟儿在“绿岛”间自由飞翔,这里俨然成为鸟儿快乐生活的家园。一幅幅自然美卷,为黄河两岸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人流连忘返。就连长途迁徙的候鸟,也开始惊异这里的秀美,纷纷驻足停歇。

盛夏时节,行走在滩尖子湿地,芦苇如茵 ,清风送来孩子们的笑声,仿佛置身大自然的怀抱。

目前,冬季有大天鹅、普通燕鸥、渔鸥、棕头鸥、大白鹭、苍鹭、白尾海雕、普通鸬鹚等多种候鸟在黄河沿岸栖息越冬,春季则有蓑羽鹤、灰鹤、黑鹳等候鸟迁徙经过并停歇补充能量。另外,还有赤麻鸭、白骨顶、黑水鸡、黑翅长脚鹬、绿头鸭、斑嘴鸭等多种湿地鸟类栖居于兰州各大湿地。

湿地丰富的植被类型和庞大复杂的地下根系都是实现碳汇的重要资源。2022年,兰州市林业局对全市湿地资源的碳储量进行评估测算,湿地碳储量共有199万吨,在兰州市植被生态系统中处于较高水平,较好地维护了区域生态安全,增强了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年来,我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机遇,累计投资8亿元,有序推进了工程化抢救性保护修复措施,对被乱采乱挖、破坏比较严重的采砂坑及河道滩涂等进行专项治理,相继实施完成了银滩湿地、马滩湿地、郑家庄湿地、中心滩湿地、滩尖子湿地、雁儿湾湿地(在建)生态修复项目。

目前,黄河兰州城区段湿地总面积1733公顷,沿线分布有面积较大的滩涂地16处,湿地生物资源丰富,分布有垂柳、柽柳、芦苇、香蒲等湿地植物208种。监测到黄河高原鳅、骨唇黄河鱼、黄河裸裂尻鱼等23种水生野生生物资源;湿地鸟类约有68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国家II级保护鸟类5种。种群数量较大的主要有鹊鸭、绿头鸭、斑嘴鸭、普通秋沙鸭和渔鸥等优势越冬水鸟。如今,西固区达川镇段、安宁区银滩湿地、七里河黄河大桥、城关区元通大桥下湿地和滩尖子湿地、皋兰什川镇段、黄河大峡谷、榆中县青城段为湿地鸟类的主要栖息地。黄河兰州段湿地,俨然成为过境候鸟迁徙越冬的首选之地。

绿意满山、蔚蓝天空携手谱写和谐之歌;潺潺流水、山间鸟鸣合奏共生乐章。

新的篇章已然开启。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吕胜军 王潇旋 文/图


编辑:骆婧文
头条
要闻

央视网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学习强国 中华网 环球网 澎湃新闻 新京报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神州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265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生态优先 青山绿水伴金城

时间:2023-08-23来源:兰州新闻网

生态优先 青山绿水伴金城

天然林保护——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游人打卡必经之地

夕阳下的黄河楼

边坡维护

俯瞰金城

鸟儿快乐的家园

黄河穿城而过,赋予兰州的不仅是生命,更有希望与梦想。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远眺黄河两岸时称赞:“黄河之滨也很美!”这句话,让生活在黄河两岸的儿女们感到骄傲自豪、振奋鼓舞。

8月的兰州,碧水蓝天,白塔黄河,岸边垂柳,各色鲜花争奇斗艳。漫步于滨河路上,水鸟低掠、凉风习习……

4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不断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精心擦亮“黄河之滨也很美”城市名片,在建设生态兰州上持续发力,市民幸福指数和城市“颜值”逐年提升,充分展现青山依城,绿水绕城的独特魅力。

精心擦亮城市名片 黄河之滨愈发靓丽

入秋的黄河之滨让人陶醉,暑气褪去绿意犹存,清爽透心的惬意,五彩斑斓的花草灯光让人身心舒爽。

“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黑底金字的楹联让兰铁泵站点成为了市民游客纷纷打卡的河岸特色景点。2021年4月12日,兰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广大市民的建议,在兰铁泵站东侧观景亭南侧入口处悬挂“望河亭”牌匾,将曾经的“兰铁泵站观景平台”改名为“望河亭”,同时修建了两座古朴雅致的观景亭,连通滨河漫步道和人行道,与黄河风情线融为一体。

“‘望河亭’现在已成为兰州重要的新地标。这里景观独特,黄河美景尽收眼底,感触这一年年黄河沿岸风景的变化,心中满是幸福。”住在体育公园附近的居民刘雯婷说道。

“我们充分发挥核心景区资源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建设了一批体量大、功能全、业态新的文旅项目,使之成为兰州旅游新地标、新亮点。在沿线设置休憩服务网点、街景店车、自动售货机等90余处,建成文旅驿站12座,全方位提升景区服务水平和质量。”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以前我们在黄河边遛弯,没有多少好走的路。如今,弯弯曲曲、一眼望不到头的健身步道平整又舒适,一路走来,徜徉黄河沿岸,感受风情之美,哪个人会不喜欢呢?”年近70岁的市民王朴喜笑颜开。

作为夏季最热门旅游城市,黄河之滨已成为游人打卡必经之地。浙江来兰旅游的俞先生说:“带孩子体验羊皮筏子,观赏黄河沿岸风景,感受这座城市历史与现代的交织,心旷神怡,感觉特别好。”

黄河楼、中山桥的灯光秀,为游人打开一番与众不同的视觉盛宴。晚上8时,黄河沿岸的茶摊“一桌难求”,盐场堡码头的露营基地及休闲茶饮吧的座位需要提前一天预订。特色演出、荧幕电影、自选夜市等游娱业态,让夜晚风情线魅力十足。

一位来自嘉峪关的游客说:“创意的灯光秀给我心灵上带来了震撼,它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刺激,更是兰州这座古城文化底蕴的体现,让我们了解到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了解到金城兰州的历史故事,更对现代兰州、智慧兰州和文明兰州产生深刻地了解和憧憬。黄河之滨真的很美。”

建设生态“大氧吧” 打造城市“后花园”

走在罗九公路,两旁色彩纷呈的花草树木相互交映,造型各异的公园、水池、凉亭依山势而建,造就一处处靓丽风景。

每逢“五一”,九州台牡丹园内,各色牡丹竞相绽放,引得众多市民前往观赏、拍照留念。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重点在黄河兰州段生态文明建设上做文章、求突破,健全完善了亭阁、观景台、廊道及相关基础服务设施,南北两山城区核心区景观质量持续提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游憩价值显著凸显,已成为兰州市民休闲、观光、旅游、健身的重要场所。

“省门第一道”是连接兰州主城区与中川机场和兰州新区的主要通道,是兰州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市两山绿化指挥部及时启动实施了“省门第一道”沿线陡坡治理及绿化美化工程,面对“省门第一道”绿化线长、点多、面广,部分区域地形破碎、盐碱地、红黏土、陡削坡等立地条件差的特点,集中实施绿化薄弱区域、城际铁路沿线及城市北出口绿化提升2.7万亩,完成陡坡绿化治理77处、326亩,积极扮靓对外窗口,着力打造生态景观“绿廊道”。

如今,南北两山绿化面积达到62万亩,成活各类树木1.6亿株,森林覆盖率达到48%,南北两山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达到76.74亿元/年,年涵养水源1430.81万立方米,年固碳量107.29万吨,年释氧量53.88万吨,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人工生态体系;建成森林公园20多处,各类休闲场所80多处,每年休闲人数已超过1000万人次,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南北两山犹如两片“肺叶”,为兰州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绿色屏障,成为兰州城市“后花园”。

九曲黄河穿城过,两岸青山映碧天。

亮眼的成绩单,美丽家园的执着与坚守、心血与汗水,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坚定生态理念,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兰州的决心和信心。

优化人居环境 市民享受更多“生态红利”

“我们这儿以前是荒地,四处堆积着建筑垃圾……现在你看看,已成了一座小公园。”在南山路小游园,正在休息的张晓年对记者说。这处小游园以“梅兰竹菊”为设计主题,种植有造型油松、雪松、云杉等各类园林植物5000余株,营造了春季芳香四溢、夏季绿荫浓浓、秋季果实硕硕、冬季松树常绿的植物景观。“真没想到,我会住在小公园附近。”张晓年笑着说,现在环境好了,一天到晚都感觉美滋滋的。

安宁区兴安路亚泉湾小区内满眼皆绿,曲径通幽。市民三三两两或散步,或锻炼,或坐在长椅上闲聊。小区绿化配置雪松、银杏、栾树等乔木13种,红叶李、龙爪槐、樱花等小乔木16种, 贴梗海棠、平枝栒子、榆叶梅等灌木24种,呈现出“三季有花,秋季有果,四季常青”的景观。为了提升小区绿化景观,小区自2018年起,累计投资100余万元,先后栽植藤本月季、石楠、大叶黄杨等园林乔灌木4万余株,成为我市花园式人文住宅代表之一,居民如同生活在花园之中。

在打造城市道路生态绿廊过程中,我市坚持“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绿美结合”原则,相继实施了南环路、北环路、南河路等30多条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在道路绿化规划设计与建设中,按园林植物生态配置原则,严格控制乔、灌、草比例,加大乔木比重,提高乡土树种应用比例,对枣林路、天庆大道、体育街、定西南路、九州大道、静宁南路、合水北路等20余条道路进行了林荫化提升改造,打造绿化精品街区33条。

认真践行生态发展理念,不断优化城市绿色空间体系,着力打造绿色美丽、生态宜居新兰州,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坚守的理念。

2020-2022年,市、区两级财政累计投入城市园林绿化建管资金8.64亿元,形成了以南北两山为屏障,城市主次干道为骨架,黄河风情线为主线,单位庭院、小区绿化为基础,公园、广场、游园为景点,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化新格局,尽现青山依城,绿水绕城的独特魅力,提升了市民幸福指数和城市“颜值”。到2022年末,建成区城市绿地率40.76%,绿化覆盖面积8963.76公顷,绿化覆盖率42.09%,乔灌木占比63.88%。

黄河湿地充满活力 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美景

近年来,兰州市委、市政府致力于绿色发展,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加大,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

黄河岸边,芦苇、河柳随风轻轻摇曳,一处处“绿岛”河中遥望,鸟儿在“绿岛”间自由飞翔,这里俨然成为鸟儿快乐生活的家园。一幅幅自然美卷,为黄河两岸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人流连忘返。就连长途迁徙的候鸟,也开始惊异这里的秀美,纷纷驻足停歇。

盛夏时节,行走在滩尖子湿地,芦苇如茵 ,清风送来孩子们的笑声,仿佛置身大自然的怀抱。

目前,冬季有大天鹅、普通燕鸥、渔鸥、棕头鸥、大白鹭、苍鹭、白尾海雕、普通鸬鹚等多种候鸟在黄河沿岸栖息越冬,春季则有蓑羽鹤、灰鹤、黑鹳等候鸟迁徙经过并停歇补充能量。另外,还有赤麻鸭、白骨顶、黑水鸡、黑翅长脚鹬、绿头鸭、斑嘴鸭等多种湿地鸟类栖居于兰州各大湿地。

湿地丰富的植被类型和庞大复杂的地下根系都是实现碳汇的重要资源。2022年,兰州市林业局对全市湿地资源的碳储量进行评估测算,湿地碳储量共有199万吨,在兰州市植被生态系统中处于较高水平,较好地维护了区域生态安全,增强了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年来,我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机遇,累计投资8亿元,有序推进了工程化抢救性保护修复措施,对被乱采乱挖、破坏比较严重的采砂坑及河道滩涂等进行专项治理,相继实施完成了银滩湿地、马滩湿地、郑家庄湿地、中心滩湿地、滩尖子湿地、雁儿湾湿地(在建)生态修复项目。

目前,黄河兰州城区段湿地总面积1733公顷,沿线分布有面积较大的滩涂地16处,湿地生物资源丰富,分布有垂柳、柽柳、芦苇、香蒲等湿地植物208种。监测到黄河高原鳅、骨唇黄河鱼、黄河裸裂尻鱼等23种水生野生生物资源;湿地鸟类约有68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国家II级保护鸟类5种。种群数量较大的主要有鹊鸭、绿头鸭、斑嘴鸭、普通秋沙鸭和渔鸥等优势越冬水鸟。如今,西固区达川镇段、安宁区银滩湿地、七里河黄河大桥、城关区元通大桥下湿地和滩尖子湿地、皋兰什川镇段、黄河大峡谷、榆中县青城段为湿地鸟类的主要栖息地。黄河兰州段湿地,俨然成为过境候鸟迁徙越冬的首选之地。

绿意满山、蔚蓝天空携手谱写和谐之歌;潺潺流水、山间鸟鸣合奏共生乐章。

新的篇章已然开启。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吕胜军 王潇旋 文/图


编辑:骆婧文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2022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