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杂志社官网

小鱼苗带旺 乡村振兴大产业

时间:2023-07-21来源:南方日报点击量:174

金源公司建有繁育池塘500余亩。受访者供图


陈朝是阳西海水鱼苗产业带头人。受访者供图


编者按:

近年来,阳西县以实体经济为本,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绿色、向海、融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阳西“速度”。凭借着依山傍海的资源禀赋和优越的营商环境,阳西吸引和培育孵化了一批明星企业,在绿色能源、绿色食品、海洋牧场、绿色建材、刀剪帽袋等产业领域不断发展壮大。为此,《南方日报·阳西视窗》开设“阳西企业故事会”栏目,为您讲述阳西企业的好故事。

今年在广东省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争霸赛首场总决赛上,“阳西有‘种’”这句响亮的口号让观众印象十分深刻。海水种苗被誉为海洋养殖的“芯片”,是发展海洋牧场的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

近年来,一尾小小的鱼苗在阳西不仅形成了从上到下的完整链条,而且带动了当地养殖、物流、科研等多个产业发展。阳西依托滨海资源优势,2022年,全县海水种苗年生产水花苗400亿尾,商品海洋鱼苗约40亿尾,产值超15亿元,占全省市场份额超50%。

作为阳西县的海水种苗龙头企业之一,金源海洋生物科研有限公司(下称“金源公司”)的海水鱼亲鱼车间坐落在沙扒镇月亮湾。该公司面积7200平方米的工厂化鱼苗繁育场十分忙碌。

从“看天吃饭”迈向“科技育苗”

“这批珍珠斑马上就要出苗了,大家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在金源公司的鱼苗繁育场内,总经理陈朝正在各个温室孵化繁育池间来回踱步,反复叮嘱技术人员调整好温度、水质、氧气等参数。

然而,过去阳西海水鱼苗繁育只能“看天吃饭”。从业近30年来,陈朝深耕海水鱼苗的繁育、养殖研究与生产工作,不断探索海水鱼苗人工繁育技术,打造高效的“工厂化”生产模式,推动当地水产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陈朝也成为阳西海水鱼苗产业的带头人。

据陈朝介绍,“看天吃饭”受季节、天气、洋流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一网下去能捞到多少、捞到哪些谁也说不准。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阳西海水鱼苗繁育的真实写照。当时,鱼苗繁育主要依靠捕捞野生鱼苗,养大后再卖给养殖户,生产经营非常不稳定。

针对鱼苗繁育的短板问题,陈朝认为阳西海水鱼苗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掌握人工繁育技术。他利用到福建、海南等地购买鱼苗的机会,四处拜访业内人士、行业专家,虚心求教鱼苗孵化的知识,再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摸索鱼苗繁育技术。

为了改变看天吃饭的传统产业模式,陈朝在沙扒镇建起了鱼苗繁育场,打造从种鱼亲本养殖到鱼苗销售的完整生产链。有了室内工厂化培育技术,金源公司很快形成了“亲鱼—鱼卵—鱼苗—成品鱼”的循环生产链,从而打破了“看天吃饭”的发展瓶颈。

目前,金源公司已成功培育出青斑、龙趸、紫红笛鲷等20多种海水优质鱼类亲鱼,获得发明专利2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1项,著作软件5项。

“聚宝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海水鱼苗繁育最关键的就是水质。”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后,还要寻找合适的环境。为了寻找合适的水源,陈朝不辞辛苦辗转海南、湛江、茂名多地,最远甚至跑到越南,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在家乡阳西县沙扒镇找到了符合要求的水源。

“沙扒沿海一带海水的水质非常好,咸度在18度左右,很适合鱼苗繁育。”陈朝介绍说。金源公司随后致力于海水鱼苗的繁育、养殖研究与生产,最终逐步探索出海水鱼苗繁育的“工厂化”生产模式。

走进金源公司的鱼苗繁育场,一个个温室孵化繁育池整齐排列,如同“聚宝盆”,培育出金目鲈、黑鲷、石斑、青斑、龙趸、紫红笛鲷、美国红鱼、尖吻鲈等30个海水优质亲鱼品种。“我们的珍珠斑鱼苗由龙趸和老虎斑杂交而来,从鱼卵到鱼苗培育周期大概70天。”陈朝介绍说,珍珠斑长到8至15厘米时出售效益最好,一尾可以卖7元到14元。

目前,金源公司已建有繁育池塘500余亩,温室孵化繁育池69个,亲鱼培育网箱4800立方米、育苗水体1900立方米,每年可孵化水花苗520亿尾,繁育鱼苗近1.8亿尾。

金源公司依靠产业带动,让周边群众也纷纷增收致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金源公司生产的鱼苗健壮、无公害、生长快、抗病强,不仅畅销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地区,还出口到越南、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该公司辐射带动当地水产养殖面积近3000亩,为附近村民提供近40个固定工作岗位,带动周边300多户养殖户年收入平均增加15%以上。

作为土生土长的沙扒镇渡头村人,陈朝成为当地海水种业产业发展的带头人之后,也积极带领家乡父老走上这条“致富路”。作为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水产养殖专业镇,沙扒镇的海水鱼苗养殖产业如今已走在省市前列。

“以前从来没想过在家门口也可以有这么好的就业机会。”在金源公司工作的周边村民高兴地说,现在依靠海水鱼苗繁育和在公司打工,一年收入能有10多万元。

科技赋能让企业行稳致远

“海水种苗产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赋能。”陈朝介绍说,从一开始引进育苗技术,金源公司就对科技创新十分重视。

近年来,该公司加强与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技研发、优良品种推广、健康养殖模式示范、水产技术人才培养等,取得了累累硕果。目前,该公司已建立起“产学研合作基地”“校企合作实验室”“人才培养基地”,海水种苗产业有了长期稳定的技术支撑。

近年来,省人社厅在阳西县设立了金源海洋生物科研有限公司博士工作站,金源公司先后获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省级鱼苗养殖标准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共同开发的“一种海水鱼类亲鱼的全季候培育方法”获国家专利。

“通过改造培育环境,我们公司的鱼苗可以做到全年产卵。其中,美国红鱼、尖吻鲈能够达到全年供应海水鱼苗产卵,为深远海养殖提供优质苗种。”陈朝介绍说,鱼苗繁育突破时间限制后,可通过人工控制亲鱼产卵时间,全年供应季节性不同规格的海水鱼苗鱼卵。

如今,一尾小小的鱼苗在金源公司形成了养殖、加工、科研、物流等完整产业链,科技赋能让育苗产业成长壮大。“通过对养殖废水进行净化处理重复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等方式,我们可以让海水育苗繁育更加环保高效。”陈朝介绍了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认为下一步要朝着“零排放”“内循环”的方向发力,才能让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南方日报记者

赫鹏翀


编辑:骆婧文
头条
要闻

央视网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学习强国 中华网 环球网 澎湃新闻 新京报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神州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265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小鱼苗带旺 乡村振兴大产业

时间:2023-07-21来源:南方日报

金源公司建有繁育池塘500余亩。受访者供图


陈朝是阳西海水鱼苗产业带头人。受访者供图


编者按:

近年来,阳西县以实体经济为本,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绿色、向海、融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阳西“速度”。凭借着依山傍海的资源禀赋和优越的营商环境,阳西吸引和培育孵化了一批明星企业,在绿色能源、绿色食品、海洋牧场、绿色建材、刀剪帽袋等产业领域不断发展壮大。为此,《南方日报·阳西视窗》开设“阳西企业故事会”栏目,为您讲述阳西企业的好故事。

今年在广东省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争霸赛首场总决赛上,“阳西有‘种’”这句响亮的口号让观众印象十分深刻。海水种苗被誉为海洋养殖的“芯片”,是发展海洋牧场的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

近年来,一尾小小的鱼苗在阳西不仅形成了从上到下的完整链条,而且带动了当地养殖、物流、科研等多个产业发展。阳西依托滨海资源优势,2022年,全县海水种苗年生产水花苗400亿尾,商品海洋鱼苗约40亿尾,产值超15亿元,占全省市场份额超50%。

作为阳西县的海水种苗龙头企业之一,金源海洋生物科研有限公司(下称“金源公司”)的海水鱼亲鱼车间坐落在沙扒镇月亮湾。该公司面积7200平方米的工厂化鱼苗繁育场十分忙碌。

从“看天吃饭”迈向“科技育苗”

“这批珍珠斑马上就要出苗了,大家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在金源公司的鱼苗繁育场内,总经理陈朝正在各个温室孵化繁育池间来回踱步,反复叮嘱技术人员调整好温度、水质、氧气等参数。

然而,过去阳西海水鱼苗繁育只能“看天吃饭”。从业近30年来,陈朝深耕海水鱼苗的繁育、养殖研究与生产工作,不断探索海水鱼苗人工繁育技术,打造高效的“工厂化”生产模式,推动当地水产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陈朝也成为阳西海水鱼苗产业的带头人。

据陈朝介绍,“看天吃饭”受季节、天气、洋流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一网下去能捞到多少、捞到哪些谁也说不准。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阳西海水鱼苗繁育的真实写照。当时,鱼苗繁育主要依靠捕捞野生鱼苗,养大后再卖给养殖户,生产经营非常不稳定。

针对鱼苗繁育的短板问题,陈朝认为阳西海水鱼苗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掌握人工繁育技术。他利用到福建、海南等地购买鱼苗的机会,四处拜访业内人士、行业专家,虚心求教鱼苗孵化的知识,再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摸索鱼苗繁育技术。

为了改变看天吃饭的传统产业模式,陈朝在沙扒镇建起了鱼苗繁育场,打造从种鱼亲本养殖到鱼苗销售的完整生产链。有了室内工厂化培育技术,金源公司很快形成了“亲鱼—鱼卵—鱼苗—成品鱼”的循环生产链,从而打破了“看天吃饭”的发展瓶颈。

目前,金源公司已成功培育出青斑、龙趸、紫红笛鲷等20多种海水优质鱼类亲鱼,获得发明专利2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1项,著作软件5项。

“聚宝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海水鱼苗繁育最关键的就是水质。”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后,还要寻找合适的环境。为了寻找合适的水源,陈朝不辞辛苦辗转海南、湛江、茂名多地,最远甚至跑到越南,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在家乡阳西县沙扒镇找到了符合要求的水源。

“沙扒沿海一带海水的水质非常好,咸度在18度左右,很适合鱼苗繁育。”陈朝介绍说。金源公司随后致力于海水鱼苗的繁育、养殖研究与生产,最终逐步探索出海水鱼苗繁育的“工厂化”生产模式。

走进金源公司的鱼苗繁育场,一个个温室孵化繁育池整齐排列,如同“聚宝盆”,培育出金目鲈、黑鲷、石斑、青斑、龙趸、紫红笛鲷、美国红鱼、尖吻鲈等30个海水优质亲鱼品种。“我们的珍珠斑鱼苗由龙趸和老虎斑杂交而来,从鱼卵到鱼苗培育周期大概70天。”陈朝介绍说,珍珠斑长到8至15厘米时出售效益最好,一尾可以卖7元到14元。

目前,金源公司已建有繁育池塘500余亩,温室孵化繁育池69个,亲鱼培育网箱4800立方米、育苗水体1900立方米,每年可孵化水花苗520亿尾,繁育鱼苗近1.8亿尾。

金源公司依靠产业带动,让周边群众也纷纷增收致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金源公司生产的鱼苗健壮、无公害、生长快、抗病强,不仅畅销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地区,还出口到越南、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该公司辐射带动当地水产养殖面积近3000亩,为附近村民提供近40个固定工作岗位,带动周边300多户养殖户年收入平均增加15%以上。

作为土生土长的沙扒镇渡头村人,陈朝成为当地海水种业产业发展的带头人之后,也积极带领家乡父老走上这条“致富路”。作为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水产养殖专业镇,沙扒镇的海水鱼苗养殖产业如今已走在省市前列。

“以前从来没想过在家门口也可以有这么好的就业机会。”在金源公司工作的周边村民高兴地说,现在依靠海水鱼苗繁育和在公司打工,一年收入能有10多万元。

科技赋能让企业行稳致远

“海水种苗产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赋能。”陈朝介绍说,从一开始引进育苗技术,金源公司就对科技创新十分重视。

近年来,该公司加强与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技研发、优良品种推广、健康养殖模式示范、水产技术人才培养等,取得了累累硕果。目前,该公司已建立起“产学研合作基地”“校企合作实验室”“人才培养基地”,海水种苗产业有了长期稳定的技术支撑。

近年来,省人社厅在阳西县设立了金源海洋生物科研有限公司博士工作站,金源公司先后获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省级鱼苗养殖标准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共同开发的“一种海水鱼类亲鱼的全季候培育方法”获国家专利。

“通过改造培育环境,我们公司的鱼苗可以做到全年产卵。其中,美国红鱼、尖吻鲈能够达到全年供应海水鱼苗产卵,为深远海养殖提供优质苗种。”陈朝介绍说,鱼苗繁育突破时间限制后,可通过人工控制亲鱼产卵时间,全年供应季节性不同规格的海水鱼苗鱼卵。

如今,一尾小小的鱼苗在金源公司形成了养殖、加工、科研、物流等完整产业链,科技赋能让育苗产业成长壮大。“通过对养殖废水进行净化处理重复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等方式,我们可以让海水育苗繁育更加环保高效。”陈朝介绍了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认为下一步要朝着“零排放”“内循环”的方向发力,才能让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南方日报记者

赫鹏翀


编辑:骆婧文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2022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