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杂志社官网

“三个突破”耀齐鲁丨采煤塌陷区迎蝶变 生态修复再造“金山银山”

时间:2023-06-20来源:央广网点击量:201

央广网菏泽6月21日消息(记者刘博伦)6月中旬,菏泽市郓城县张营街道彭庄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区里“荷叶接天”,无数蝴蝶围绕着花丛轻飞曼舞。

漫步园区,天空碧蓝澄澈,几只白色水鸟在种植莲花的农户身旁飞过,展翅腾空。


园区内荷花绽放(央广网记者刘博伦 摄)


“短短几年,从昔日无人问津的采煤塌陷区到如今碧水蓝天的美丽园区,彭庄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区的蝶变不可谓不惊艳。”张营街道党工委书记徐龙坡感慨万千。

昔日采煤塌陷地亟需修复

郓城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煤炭资源丰富,郓城煤田是巨野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478.15平方公里,地质储量30.81亿吨,可采储量8.37亿吨。多年来,由于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地,至2020年,采煤塌陷地面积为4.34万亩,严重破坏了建设用地、耕地等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科学修复采煤塌陷区、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对郓城县来说是迫切需求,也具有重要意义。


采煤塌陷区修复前水质混浊,只有杂草丛生(央广网发 杨萍供图)


藕莲渔一体化养殖修复出绿水青山

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地谁来修复?如何修复?修复后如何利用?

郓城县张营街道彭庄采煤塌陷地塌陷程度不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总面积1730.69亩,其中耕地1280.69亩,水域450亩。“大面积的塌陷单靠拉沙填平进行修复是行不通的,但莲藕、渔业养殖能够将塌陷地利用起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郓城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赵佳说。


采煤塌陷区修复后,荷花含苞待放(央广网记者刘博伦 摄)


2022年,山东省农科院“三个突破”郓城工作队积极与山东省农科院湿地农业与生态研究所相关专家对接,就如何有效改良利用科技示范园采煤塌陷地开展了多次调研,并联系该院湿地农业与生态研究所,邀请莲藕、水稻、养殖、生态修复等各方面专家,进行实地勘查,多渠道汇集项目、技术、资金,因地制宜编制了《郓城藕莲渔一体化特色种养基地概念性规划(2022-2025)》,并将规划落地实施,以高效生态藕莲渔稻产业与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主线,对塌陷地进行修复利用。

湿地生态不断优化

通过持续不断的环境治理、生态修复与生态产业建设,过去高低不平、荒草丛生的采煤塌陷地变成了环境优美的人工湿地产业园区。截至目前,共建成标准化莲藕示范基地1处,面积900亩,湿地—渔业健康养殖区1个,面积450亩,“稻—渔”共生示范基地1处,面积40亩,小微湿地1处,修复生态沟渠3594米,田间道路2272平方米,形成了以莲藕、稻田、养殖塘为主体的湿地生态系统景观,园区生物多样性显著改善,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改善区域小气候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吸引大量白鹭等野生鸟类栖息繁衍,鸟类数量和种类均实现增长。同时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集生态修复、观光体验、科普教育、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胜地,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园区内的庄稼迎来丰收(央广网发 赵佳供图)


“金山银山”再现 农民增收致富

湿地生态农业、渔类养殖、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打通了采煤塌陷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

过去的郓城张营街道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为主,种植结构单一、土地产出效率低,塌陷后基本处于荒芜状态,无土地产出。修复后,因地制宜种植莲藕品种20多个、水稻品种40多个,形成了莲藕种植、渔业养殖、稻米种植等生态产业模式,不仅节约了化肥农药,保障农产品品质,而且实现了优价。以“藕—小龙虾”模式为例,在这里,亩收莲藕4000斤,小龙虾120斤,莲藕、小龙虾的市场价格为2.5元/斤、20元/斤,毛收益12400元,投入约8000元/亩,亩均经济效益达4400元,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两收”。同时依托莲藕、稻田、湿地、田园、花海等多样性景观,拓展了休闲旅游、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新业态,形成“生态+旅游”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年吸引游客2万人以上,实现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有机融合。

通过土地流转、资产收益、农旅结合等模式,农民收入实现多元化,收入不断增加。

采煤塌陷地修复后,通过村集体土地流转,农民每亩可收入1000元。村集体通过租赁土地给公司,增加集体收入。公司发展莲藕、水稻种植和渔类养殖等产业,又吸纳部分农民参与生产和管理,年可提供就业岗位50个,人均增收7000元以上,通过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带动相关从业者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徐龙坡用“翻天覆地”来形容采煤塌陷区的变化。如今的园区春有花、夏有荷、秋有粮、冬有绿。游人三三两两结伴而行:环湖路上,健跑者一路向前;湖心岛上,垂钓者悠然自得;田垄之上,居民闲坐赏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已经在昔日的采煤塌陷区上徐徐展开。



编辑:骆婧文
头条
要闻

央视网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学习强国 中华网 环球网 澎湃新闻 新京报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神州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265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三个突破”耀齐鲁丨采煤塌陷区迎蝶变 生态修复再造“金山银山”

时间:2023-06-2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菏泽6月21日消息(记者刘博伦)6月中旬,菏泽市郓城县张营街道彭庄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区里“荷叶接天”,无数蝴蝶围绕着花丛轻飞曼舞。

漫步园区,天空碧蓝澄澈,几只白色水鸟在种植莲花的农户身旁飞过,展翅腾空。


园区内荷花绽放(央广网记者刘博伦 摄)


“短短几年,从昔日无人问津的采煤塌陷区到如今碧水蓝天的美丽园区,彭庄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区的蝶变不可谓不惊艳。”张营街道党工委书记徐龙坡感慨万千。

昔日采煤塌陷地亟需修复

郓城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煤炭资源丰富,郓城煤田是巨野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478.15平方公里,地质储量30.81亿吨,可采储量8.37亿吨。多年来,由于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地,至2020年,采煤塌陷地面积为4.34万亩,严重破坏了建设用地、耕地等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科学修复采煤塌陷区、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对郓城县来说是迫切需求,也具有重要意义。


采煤塌陷区修复前水质混浊,只有杂草丛生(央广网发 杨萍供图)


藕莲渔一体化养殖修复出绿水青山

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地谁来修复?如何修复?修复后如何利用?

郓城县张营街道彭庄采煤塌陷地塌陷程度不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总面积1730.69亩,其中耕地1280.69亩,水域450亩。“大面积的塌陷单靠拉沙填平进行修复是行不通的,但莲藕、渔业养殖能够将塌陷地利用起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郓城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赵佳说。


采煤塌陷区修复后,荷花含苞待放(央广网记者刘博伦 摄)


2022年,山东省农科院“三个突破”郓城工作队积极与山东省农科院湿地农业与生态研究所相关专家对接,就如何有效改良利用科技示范园采煤塌陷地开展了多次调研,并联系该院湿地农业与生态研究所,邀请莲藕、水稻、养殖、生态修复等各方面专家,进行实地勘查,多渠道汇集项目、技术、资金,因地制宜编制了《郓城藕莲渔一体化特色种养基地概念性规划(2022-2025)》,并将规划落地实施,以高效生态藕莲渔稻产业与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主线,对塌陷地进行修复利用。

湿地生态不断优化

通过持续不断的环境治理、生态修复与生态产业建设,过去高低不平、荒草丛生的采煤塌陷地变成了环境优美的人工湿地产业园区。截至目前,共建成标准化莲藕示范基地1处,面积900亩,湿地—渔业健康养殖区1个,面积450亩,“稻—渔”共生示范基地1处,面积40亩,小微湿地1处,修复生态沟渠3594米,田间道路2272平方米,形成了以莲藕、稻田、养殖塘为主体的湿地生态系统景观,园区生物多样性显著改善,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改善区域小气候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吸引大量白鹭等野生鸟类栖息繁衍,鸟类数量和种类均实现增长。同时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集生态修复、观光体验、科普教育、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胜地,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园区内的庄稼迎来丰收(央广网发 赵佳供图)


“金山银山”再现 农民增收致富

湿地生态农业、渔类养殖、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打通了采煤塌陷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

过去的郓城张营街道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为主,种植结构单一、土地产出效率低,塌陷后基本处于荒芜状态,无土地产出。修复后,因地制宜种植莲藕品种20多个、水稻品种40多个,形成了莲藕种植、渔业养殖、稻米种植等生态产业模式,不仅节约了化肥农药,保障农产品品质,而且实现了优价。以“藕—小龙虾”模式为例,在这里,亩收莲藕4000斤,小龙虾120斤,莲藕、小龙虾的市场价格为2.5元/斤、20元/斤,毛收益12400元,投入约8000元/亩,亩均经济效益达4400元,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两收”。同时依托莲藕、稻田、湿地、田园、花海等多样性景观,拓展了休闲旅游、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新业态,形成“生态+旅游”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年吸引游客2万人以上,实现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有机融合。

通过土地流转、资产收益、农旅结合等模式,农民收入实现多元化,收入不断增加。

采煤塌陷地修复后,通过村集体土地流转,农民每亩可收入1000元。村集体通过租赁土地给公司,增加集体收入。公司发展莲藕、水稻种植和渔类养殖等产业,又吸纳部分农民参与生产和管理,年可提供就业岗位50个,人均增收7000元以上,通过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带动相关从业者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徐龙坡用“翻天覆地”来形容采煤塌陷区的变化。如今的园区春有花、夏有荷、秋有粮、冬有绿。游人三三两两结伴而行:环湖路上,健跑者一路向前;湖心岛上,垂钓者悠然自得;田垄之上,居民闲坐赏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已经在昔日的采煤塌陷区上徐徐展开。



编辑:骆婧文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2022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