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杂志社官网

杨宪金:赏读毛泽东诗词随笔(下)

时间:2023-04-23来源:真言过客点击量:246

编者按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世界读书日的主题是"与经典同行为人生奠基"。毛泽东常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的读书志向,读书精神,读书态度和读书方法,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读书治学的一代新风,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人间佳话。我们每天读点有益的书,对人的精神有滋补作用。因为读书可以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创造力;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可以丰富文化知识,扩大生活视野;可以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还可以获取信息,交流信息。让我们共同捧起心爱的书,享受阅读,享受快乐,让书籍成为我们一生的朋友!值此世界读书日活动之际。我翻开杨宪金先生编著的《阅典谋智燃亮人生》一书深受启教。兹分享他阅读毛泽东诗词后的自作感悟诗词和书法作品,以飨读者。


(十三)《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毛泽东同志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写于1957年5月11日,最早发表于1958年1月1日湖南师范学院《湖南师苑》。毛泽东这首词运用传统诗型创作,从题旨上看是一首追亡妻和亡友的作品,但他创作的方法是诗感而成的,有别于传统这类诗词中的诗感而成的即兴诗。毛泽东在此诗中追悼的不是一般的爱和密友,而是两位革命先烈,他们在黑暗弥天斗争剧烈的年代,为亿万人民的生存和幸福贡献了自己的生命,毛泽东追思起这样的亲人、密友、伟大战士,当然胸中会有无穷的往事萦绕,有不尽的痛悼和崇敬心情腾涌,不仅安慰了好友,吊念了忠魂,给了烈士崇高的赞誉,象征性地写出了他们的崇高气节和伟大永垂不朽的精神,在读者的心灵中更富吸引力,从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崇高的浪漫主义诗篇。

毛泽东这首诗墨迹共两幅,第一次写于1957年5月11日,此时毛泽东尽管怀念爱妻和密友李淑一的心情波澜起伏,但还能理智地控制笔端诗墨,以行楷为主,只有少量草字,行笔也比较平稳,是依着信笺上的红格走笔,而且字型大小布白疏密都基本均衡于平整。1962年9月1日在中南海菊香书屋内,应次子毛岸青儿媳邵华的请求,毛泽东又挥笔书写了一幅《蝶恋花·答李淑一》,写在五张大十六开宣纸上,以行草为主,夹有狂草,除将骄杨写成杨花外,并将“泪飞”误笔为“泪挥”。由于是为儿子书写怀念他的生母之作,所以毛泽东书写时的情感表达是完全自由奔放的,随着情感的激切涌动和喷发,任情纵笔,笔势圆转流畅,章法大开大合,显示出恢弘的气势,特别是“忽报”以下,顿挫劲折,峻利苍莽,对革命爱妻刻骨铭心的深挚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完全达到了“以书达情、以书表情”的书人合一的崇高境界。

诗曰:

挥毫顿作意纵横,痛快淋漓舞春风。

采撷天地钟灵秀,激扬诗墨慰魂忠。



(十四)《送瘟神二首》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毛主席看了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经过的长篇报道和《反复斗争消灭血吸虫病》的社论后,极为兴奋,心潮澎湃,夜不能寝。次日正好是党的37年周年诞辰,他面向临窗的旭日,乘兴写下了组诗《送瘟神》七律二首。当时的中国人民,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鼓舞下意气风发斗争昂扬,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之际,用诗的形象反映了这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第一首诗用极为关切“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的心情写出祖国的山河虽美好,可是在山河大地上生活的人们却受血吸虫病的危害,连历代名医都束手无策,全党全民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再也不能推迟,送瘟神是我党的历史任务了。

第二首诗毛泽东用“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间尽水舜”的欣喜之情,赞美如诗如画的新中国,赞美高尚智慧的中国人民,用“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诗句,描绘气势宏大壮美的新中国,红花有心飞舞,青山特意化桥,连大自然都多情起来,加入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劳动行列中。

这两首诗有鲜明的对比,第一首表现的是血吸虫病的狂妄流行和没法治理的历史发展过程,第二首则主要诗歌颂时代和人民的新面貌新境界,两首诗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一宏伟壮丽的诗篇,以其高瞻远瞩的思想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战胜瘟神、战胜穷神、战胜一切牛鬼蛇神的力量。

毛泽东1958年7月1日书写的《七律二首·送瘟神》为横向右写,由于是用一分笔毫的锋尖行笔,字形忽大忽小,似乎顾及不到字有距横成行。落笔快疾轻捷,线条劲美圆转,完全以意为法,以情驭墨,有的字夸张甚至变形(如“笔”“浮”“桥”“铁”)鲜活飞动充满激情,有的字如游丝回风、龙蛇飞舞(如“命”“绿”“遥”等),大有唐人怀素的狂草笔意。可以说此手迹是毛泽东书法中笔墨意境与诗作内容完美统一的典范之作。

诗曰:

诗书相伴瘟山烧,着墨会雨尽风骚;

驰骋回望八万里,青山着意映丽桥。



(十五)《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主席于1959年6月25日回到离别32年时的家乡写的这首诗,七律《到韶山》吐纳风云,横绝太空,不仅歌颂了过去英勇卓绝的斗争,而且深刻的揭示了新旧社会的不同本质,表现了毛主席鲜明强烈的爱憎情感,在语言运用上既具有古典诗词的典雅,同时又有现代汉语自然流畅新鲜活泼的风格,在结构上层次分明,衔接自然,首尾呼应,既显示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也增强了全诗的感染力。

毛主席的这幅墨迹,开合得体,笔势圆转流畅,并利用粗细长短变化,甚至变形,呈现出一种动感,但基调仍是严谨挺拔,劲直雄健,笔力轻重鲜活,疏朗而富有弹力,迸射出一种内在的恢弘气势,而沉稳有力韵味十足,不仅表达出回乡的愉悦心情,还表达出对父母的形其哀乐,是毛泽东狂草书代表作之一。

诗曰:

岭上风光春意浓,韶山朝圣仰高风。

神飞翰墨难玑现,诗健笔毫气韵雄。



(十六)《七绝·庐山仙人洞》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这首诗毛主席写于1962年9月9日,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泽东诗词》。

这首题诗不但有着高度的思想内涵,而且艺术造诣上也具有令人回肠荡气的诗的境界。当我们一读到首句暮色苍茫看劲松,立刻就被这特定的环境背景和气氛所吸引所感染,而在结句笔锋一转,落在了无限风光的险峰上,告知人们要想领略无限风光必须不畏险,勇于攀登,才能真正浏览到最美的景观,富有极为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鼓励人们去战胜困难艰险,实现崇高目标的巨大力量。

这首诗实际上是毛主席见景生情,借景抒怀,托物言志之作,有着深刻的寓言,愿每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都从这首诗中汲取力量和信心,奋力登上人生的光辉顶点,去领略那无限壮丽的风光。

毛主席这幅墨迹1961年9月9日书写了两幅,1963年1月公开发表的一幅为竖式十行。这幅诗墨写得神采飞扬,纵敛有序,节奏鲜明,特别具有吻合原诗作的意象美。开篇的“暮色”两字为结体严谨的行书,倾而不斜,柔润得体,以草书的“苍”字过渡后的“劲松”二字显得以硬劲笔为特点,“乱云飞渡”四字为狂草书,有如对诗句的形象绘画,“仙人洞”三字前两字为行书草意,线条优美,“洞”字用细线条拓展空间,显示其洞的明光亮丽,最值得称道的是最后一句,“风光”二字突成左斜与前几行成为背反之势,而“峰”字又变为稍向右倾斜构成险紧的意境,回味全篇,笔力刚劲,结体严谨,布局疏松有致,是毛主席行书、草书、狂草书兼用的代表作。

诗曰:

远望庐山秋色浓,激扬文字成苍穹。

神飞翰墨万豪逸,气壮山河在险峰。



(十七)《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诗是毛泽东1961年12月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书写,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诗词》。

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筹划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工作会议,闲暇时,他读了陆游《卜算子·咏梅》词,受到启发,联系国际斗争风云反其意而用之,创作出这首词。这首词写成于1961年11月,当时是美帝国主义和他的伙伴们进行反华大合唱最嚣张的时候,主席这首诗来鼓励大家,首先在党内传阅,意思就是希望党员同志要擎得住,首先成为毫不动摇毫不害怕的寒冷的梅花,为中国人民作出榜样,斗争了两年情况逐渐好转了,冰雪的威严逐渐减弱了。主席这首词咏梅才公布出来,不用说还是希望我们像梅花继续奋斗,使冰雪彻底解冻,使山花烂漫,使地上永远都是春天,并暗喻伟大的共产主义者是个人更是群体,要与飞雪为伍,悄然开放,娇丽坚强,自豪昂扬。毛泽东诗中的梅是坚强的、崇高的、乐观的、永生的,她迎来春天,把春装扮得更加美丽,这是一幅何等瑰伟壮阔的图景,又是何等超拔不凡的气魄。

今天我们重读这首词,之所以如此亲切,只能证明这首词的思想和艺术的强大生命力。任何真正的优秀作品都不应是一哄而起,赶时髦。以马列主义武装头脑的战士们不是占卜者,他从不相信什么算命先生,但由于他具有真正科学的头脑和敏锐的目光,能够比较正确地认识社会发展规律,预见未来的风雨阴晴,这也可以说是他们优于敌人的得天独厚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说咏梅的命题好,卜算子的词牌用得俏。

毛主席1962年1月书写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是行草,取狂草气势写就,可以看作是毛泽东六十年代初期书法向狂草书风演变的标志。第一行“风雨送春归”四字行草书,牵丝连带,特别是“归”字用狂草势写的大,尽显风云龙蛇飞舞的姿态,甚有韵味,以下基本上是行草书相间,行书轻转重按如水流云,行草书纵放洒脱,极龙飞蛇舞之致,布白相宜,疏朗有致,笔力方硬强劲,斩钉截铁,逆入平出,干净利落,特别是“报”字垂轴劲直,显得刚劲有力。整幅作品字形大小相依,墨色丰富多彩,气势波澜壮阔,使全卷书迹线条飞动,气脉贯通,风韵飘然,再一次表现出毛泽东书法美如画的审美特征。

毛泽东这首词我已烂熟于心,书写多遍,每次书写感受不一,这次书作我用狼羊兼毫笔,行草书写就,开篇四字一笔连写,其后字迹流畅顺达,字形不拘一格,有大有小,既见气势豁达,特别结尾,“她在丛中笑”五字,具有王铎的刚健雄毅的风骨,更显毛泽东纵长型书风的独特风格。

诗曰:

雄毅劲笔豪放情,清雅墨色自然生。

天授灵性民族气,书界巨手写英明。



(十八)《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毛主席《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这首词写于1963年1月9日,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泽东诗词》。这首词可以算是国际题材的作品,当时国际形势是急剧的动荡,中苏关系恶化,国外的反动势力妄图孤立社会主义中国,掀起了一股反华浪潮。在这首词里毛泽东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气概和前无古人的气魄,将人类居住的地球形容很小很小,用以反衬“几个苍蝇”——新老霸权者更加渺小得可怜,勾画他们反华失败的悲哀丑态,嘲笑他们自吹大国不自量力反华的愚蠢,同时也表达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自豪与自信,表达了毛主席要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决心与信心,展示出了一个社会主义大国领袖壮阔宏伟的胸怀。

1963年2月5日毛主席自书《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墨迹是其高绝千古流布国内外的草书代表之作。整幅作品气势恢弘雄伟,开笔词牌名“满江红”三字即写得高大伟岸,又表现为凌空落笔的胸怀。正文共31行,每行大多是三四字,少数是五六字成行,而有文为二字,全是连写的双音节词,如“几声”“翻腾”“震荡”字大墨浓,狂草连笔,形成了全卷书法波浪起伏中的高潮,构成了整幅书作跃动和谐的章法布局,其线条飞动优美,达到纯熟的书法技巧,已臻炉火纯青的境界。

诗曰:

晋人风致神韵留,狂草妙境复悠悠。

张旭遗风今犹在,墨澜华滋气势遒。

作者简介

杨宪金,祖籍山东肥城,自幼受齐鲁文化的陶冶,酷爱古典诗词与诸子散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进入中南海之后,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中一大批诗人与书画家的影响,在书山画海中,沿着传统为基、帖学为本的书写道路师法二王,继之苦研米芾、王铎、傅山、毛泽东等碑帖数十年,博采众长,创造出风樯阵马、笔走龙蛇、气势恢宏的艺术风格。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多次成功举行个展。书法作品入选数十部书画集,被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大会堂、毛泽东图书馆及有关艺术馆、博物馆等多家单位收藏。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事出版工作以来,潜心研究书法艺术理论,策划、主编、编著出版了《毛泽东诗信书法新论》《毛泽东书法学习举要》《中南海珍藏书法集》《书法新论》《读墨微语》《杨宪金书法集》《杨宪金咏泰山诗联书法集》《杨宪金诗联画意书法集》等二百多种书画艺术图书,得到专家学者首肯。所编图书多次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礼品馈赠国内外友人。为弘扬书画艺术,多次撰写文章,策划组织书画笔会、展览及社会活动,其业绩和艺术成就被编入《中国专家辞典》。


杨宪金历任中央警卫局科长(师级),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央办公厅西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编审),中央办公厅电子科技学院督导员(编审),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书法艺术研究分会驻会副会长,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环保新闻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大众文学学会理事,香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等。






责编 韩家水)



编辑:骆婧文
头条
要闻

央视网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学习强国 中华网 环球网 澎湃新闻 新京报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神州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265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杨宪金:赏读毛泽东诗词随笔(下)

时间:2023-04-23来源:真言过客

编者按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世界读书日的主题是"与经典同行为人生奠基"。毛泽东常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的读书志向,读书精神,读书态度和读书方法,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读书治学的一代新风,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人间佳话。我们每天读点有益的书,对人的精神有滋补作用。因为读书可以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创造力;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可以丰富文化知识,扩大生活视野;可以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还可以获取信息,交流信息。让我们共同捧起心爱的书,享受阅读,享受快乐,让书籍成为我们一生的朋友!值此世界读书日活动之际。我翻开杨宪金先生编著的《阅典谋智燃亮人生》一书深受启教。兹分享他阅读毛泽东诗词后的自作感悟诗词和书法作品,以飨读者。


(十三)《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毛泽东同志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写于1957年5月11日,最早发表于1958年1月1日湖南师范学院《湖南师苑》。毛泽东这首词运用传统诗型创作,从题旨上看是一首追亡妻和亡友的作品,但他创作的方法是诗感而成的,有别于传统这类诗词中的诗感而成的即兴诗。毛泽东在此诗中追悼的不是一般的爱和密友,而是两位革命先烈,他们在黑暗弥天斗争剧烈的年代,为亿万人民的生存和幸福贡献了自己的生命,毛泽东追思起这样的亲人、密友、伟大战士,当然胸中会有无穷的往事萦绕,有不尽的痛悼和崇敬心情腾涌,不仅安慰了好友,吊念了忠魂,给了烈士崇高的赞誉,象征性地写出了他们的崇高气节和伟大永垂不朽的精神,在读者的心灵中更富吸引力,从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崇高的浪漫主义诗篇。

毛泽东这首诗墨迹共两幅,第一次写于1957年5月11日,此时毛泽东尽管怀念爱妻和密友李淑一的心情波澜起伏,但还能理智地控制笔端诗墨,以行楷为主,只有少量草字,行笔也比较平稳,是依着信笺上的红格走笔,而且字型大小布白疏密都基本均衡于平整。1962年9月1日在中南海菊香书屋内,应次子毛岸青儿媳邵华的请求,毛泽东又挥笔书写了一幅《蝶恋花·答李淑一》,写在五张大十六开宣纸上,以行草为主,夹有狂草,除将骄杨写成杨花外,并将“泪飞”误笔为“泪挥”。由于是为儿子书写怀念他的生母之作,所以毛泽东书写时的情感表达是完全自由奔放的,随着情感的激切涌动和喷发,任情纵笔,笔势圆转流畅,章法大开大合,显示出恢弘的气势,特别是“忽报”以下,顿挫劲折,峻利苍莽,对革命爱妻刻骨铭心的深挚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完全达到了“以书达情、以书表情”的书人合一的崇高境界。

诗曰:

挥毫顿作意纵横,痛快淋漓舞春风。

采撷天地钟灵秀,激扬诗墨慰魂忠。



(十四)《送瘟神二首》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毛主席看了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经过的长篇报道和《反复斗争消灭血吸虫病》的社论后,极为兴奋,心潮澎湃,夜不能寝。次日正好是党的37年周年诞辰,他面向临窗的旭日,乘兴写下了组诗《送瘟神》七律二首。当时的中国人民,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鼓舞下意气风发斗争昂扬,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之际,用诗的形象反映了这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第一首诗用极为关切“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的心情写出祖国的山河虽美好,可是在山河大地上生活的人们却受血吸虫病的危害,连历代名医都束手无策,全党全民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再也不能推迟,送瘟神是我党的历史任务了。

第二首诗毛泽东用“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间尽水舜”的欣喜之情,赞美如诗如画的新中国,赞美高尚智慧的中国人民,用“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诗句,描绘气势宏大壮美的新中国,红花有心飞舞,青山特意化桥,连大自然都多情起来,加入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劳动行列中。

这两首诗有鲜明的对比,第一首表现的是血吸虫病的狂妄流行和没法治理的历史发展过程,第二首则主要诗歌颂时代和人民的新面貌新境界,两首诗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一宏伟壮丽的诗篇,以其高瞻远瞩的思想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战胜瘟神、战胜穷神、战胜一切牛鬼蛇神的力量。

毛泽东1958年7月1日书写的《七律二首·送瘟神》为横向右写,由于是用一分笔毫的锋尖行笔,字形忽大忽小,似乎顾及不到字有距横成行。落笔快疾轻捷,线条劲美圆转,完全以意为法,以情驭墨,有的字夸张甚至变形(如“笔”“浮”“桥”“铁”)鲜活飞动充满激情,有的字如游丝回风、龙蛇飞舞(如“命”“绿”“遥”等),大有唐人怀素的狂草笔意。可以说此手迹是毛泽东书法中笔墨意境与诗作内容完美统一的典范之作。

诗曰:

诗书相伴瘟山烧,着墨会雨尽风骚;

驰骋回望八万里,青山着意映丽桥。



(十五)《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主席于1959年6月25日回到离别32年时的家乡写的这首诗,七律《到韶山》吐纳风云,横绝太空,不仅歌颂了过去英勇卓绝的斗争,而且深刻的揭示了新旧社会的不同本质,表现了毛主席鲜明强烈的爱憎情感,在语言运用上既具有古典诗词的典雅,同时又有现代汉语自然流畅新鲜活泼的风格,在结构上层次分明,衔接自然,首尾呼应,既显示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也增强了全诗的感染力。

毛主席的这幅墨迹,开合得体,笔势圆转流畅,并利用粗细长短变化,甚至变形,呈现出一种动感,但基调仍是严谨挺拔,劲直雄健,笔力轻重鲜活,疏朗而富有弹力,迸射出一种内在的恢弘气势,而沉稳有力韵味十足,不仅表达出回乡的愉悦心情,还表达出对父母的形其哀乐,是毛泽东狂草书代表作之一。

诗曰:

岭上风光春意浓,韶山朝圣仰高风。

神飞翰墨难玑现,诗健笔毫气韵雄。



(十六)《七绝·庐山仙人洞》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这首诗毛主席写于1962年9月9日,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泽东诗词》。

这首题诗不但有着高度的思想内涵,而且艺术造诣上也具有令人回肠荡气的诗的境界。当我们一读到首句暮色苍茫看劲松,立刻就被这特定的环境背景和气氛所吸引所感染,而在结句笔锋一转,落在了无限风光的险峰上,告知人们要想领略无限风光必须不畏险,勇于攀登,才能真正浏览到最美的景观,富有极为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鼓励人们去战胜困难艰险,实现崇高目标的巨大力量。

这首诗实际上是毛主席见景生情,借景抒怀,托物言志之作,有着深刻的寓言,愿每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都从这首诗中汲取力量和信心,奋力登上人生的光辉顶点,去领略那无限壮丽的风光。

毛主席这幅墨迹1961年9月9日书写了两幅,1963年1月公开发表的一幅为竖式十行。这幅诗墨写得神采飞扬,纵敛有序,节奏鲜明,特别具有吻合原诗作的意象美。开篇的“暮色”两字为结体严谨的行书,倾而不斜,柔润得体,以草书的“苍”字过渡后的“劲松”二字显得以硬劲笔为特点,“乱云飞渡”四字为狂草书,有如对诗句的形象绘画,“仙人洞”三字前两字为行书草意,线条优美,“洞”字用细线条拓展空间,显示其洞的明光亮丽,最值得称道的是最后一句,“风光”二字突成左斜与前几行成为背反之势,而“峰”字又变为稍向右倾斜构成险紧的意境,回味全篇,笔力刚劲,结体严谨,布局疏松有致,是毛主席行书、草书、狂草书兼用的代表作。

诗曰:

远望庐山秋色浓,激扬文字成苍穹。

神飞翰墨万豪逸,气壮山河在险峰。



(十七)《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诗是毛泽东1961年12月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书写,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诗词》。

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筹划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工作会议,闲暇时,他读了陆游《卜算子·咏梅》词,受到启发,联系国际斗争风云反其意而用之,创作出这首词。这首词写成于1961年11月,当时是美帝国主义和他的伙伴们进行反华大合唱最嚣张的时候,主席这首诗来鼓励大家,首先在党内传阅,意思就是希望党员同志要擎得住,首先成为毫不动摇毫不害怕的寒冷的梅花,为中国人民作出榜样,斗争了两年情况逐渐好转了,冰雪的威严逐渐减弱了。主席这首词咏梅才公布出来,不用说还是希望我们像梅花继续奋斗,使冰雪彻底解冻,使山花烂漫,使地上永远都是春天,并暗喻伟大的共产主义者是个人更是群体,要与飞雪为伍,悄然开放,娇丽坚强,自豪昂扬。毛泽东诗中的梅是坚强的、崇高的、乐观的、永生的,她迎来春天,把春装扮得更加美丽,这是一幅何等瑰伟壮阔的图景,又是何等超拔不凡的气魄。

今天我们重读这首词,之所以如此亲切,只能证明这首词的思想和艺术的强大生命力。任何真正的优秀作品都不应是一哄而起,赶时髦。以马列主义武装头脑的战士们不是占卜者,他从不相信什么算命先生,但由于他具有真正科学的头脑和敏锐的目光,能够比较正确地认识社会发展规律,预见未来的风雨阴晴,这也可以说是他们优于敌人的得天独厚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说咏梅的命题好,卜算子的词牌用得俏。

毛主席1962年1月书写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是行草,取狂草气势写就,可以看作是毛泽东六十年代初期书法向狂草书风演变的标志。第一行“风雨送春归”四字行草书,牵丝连带,特别是“归”字用狂草势写的大,尽显风云龙蛇飞舞的姿态,甚有韵味,以下基本上是行草书相间,行书轻转重按如水流云,行草书纵放洒脱,极龙飞蛇舞之致,布白相宜,疏朗有致,笔力方硬强劲,斩钉截铁,逆入平出,干净利落,特别是“报”字垂轴劲直,显得刚劲有力。整幅作品字形大小相依,墨色丰富多彩,气势波澜壮阔,使全卷书迹线条飞动,气脉贯通,风韵飘然,再一次表现出毛泽东书法美如画的审美特征。

毛泽东这首词我已烂熟于心,书写多遍,每次书写感受不一,这次书作我用狼羊兼毫笔,行草书写就,开篇四字一笔连写,其后字迹流畅顺达,字形不拘一格,有大有小,既见气势豁达,特别结尾,“她在丛中笑”五字,具有王铎的刚健雄毅的风骨,更显毛泽东纵长型书风的独特风格。

诗曰:

雄毅劲笔豪放情,清雅墨色自然生。

天授灵性民族气,书界巨手写英明。



(十八)《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毛主席《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这首词写于1963年1月9日,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泽东诗词》。这首词可以算是国际题材的作品,当时国际形势是急剧的动荡,中苏关系恶化,国外的反动势力妄图孤立社会主义中国,掀起了一股反华浪潮。在这首词里毛泽东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气概和前无古人的气魄,将人类居住的地球形容很小很小,用以反衬“几个苍蝇”——新老霸权者更加渺小得可怜,勾画他们反华失败的悲哀丑态,嘲笑他们自吹大国不自量力反华的愚蠢,同时也表达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自豪与自信,表达了毛主席要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决心与信心,展示出了一个社会主义大国领袖壮阔宏伟的胸怀。

1963年2月5日毛主席自书《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墨迹是其高绝千古流布国内外的草书代表之作。整幅作品气势恢弘雄伟,开笔词牌名“满江红”三字即写得高大伟岸,又表现为凌空落笔的胸怀。正文共31行,每行大多是三四字,少数是五六字成行,而有文为二字,全是连写的双音节词,如“几声”“翻腾”“震荡”字大墨浓,狂草连笔,形成了全卷书法波浪起伏中的高潮,构成了整幅书作跃动和谐的章法布局,其线条飞动优美,达到纯熟的书法技巧,已臻炉火纯青的境界。

诗曰:

晋人风致神韵留,狂草妙境复悠悠。

张旭遗风今犹在,墨澜华滋气势遒。

作者简介

杨宪金,祖籍山东肥城,自幼受齐鲁文化的陶冶,酷爱古典诗词与诸子散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进入中南海之后,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中一大批诗人与书画家的影响,在书山画海中,沿着传统为基、帖学为本的书写道路师法二王,继之苦研米芾、王铎、傅山、毛泽东等碑帖数十年,博采众长,创造出风樯阵马、笔走龙蛇、气势恢宏的艺术风格。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多次成功举行个展。书法作品入选数十部书画集,被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大会堂、毛泽东图书馆及有关艺术馆、博物馆等多家单位收藏。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事出版工作以来,潜心研究书法艺术理论,策划、主编、编著出版了《毛泽东诗信书法新论》《毛泽东书法学习举要》《中南海珍藏书法集》《书法新论》《读墨微语》《杨宪金书法集》《杨宪金咏泰山诗联书法集》《杨宪金诗联画意书法集》等二百多种书画艺术图书,得到专家学者首肯。所编图书多次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礼品馈赠国内外友人。为弘扬书画艺术,多次撰写文章,策划组织书画笔会、展览及社会活动,其业绩和艺术成就被编入《中国专家辞典》。


杨宪金历任中央警卫局科长(师级),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央办公厅西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编审),中央办公厅电子科技学院督导员(编审),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书法艺术研究分会驻会副会长,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环保新闻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大众文学学会理事,香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等。






责编 韩家水)



编辑:骆婧文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2022654号